兩旗默想

求恩:「這將會是求主賞我認清魔魁的詭計,幫助我防範牠;並祈求讓我認清由真正的最高領袖所示範的真生命,並賞我恩寵好能效法祂。」[139]。

聖依納爵給我們講述:我主贏取靈魂的行動,與祂最大仇敵的行動,各方分別帶有各自的旗幟。

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一場戰爭正在進行:「人生在世,豈不像苦工般的勞役?人的歲月,豈不像傭工的時日?」(約7:1 – 拉丁通行本:militia est vita hominis super terram)。在這場戰爭中,沒有人可以保持中立:「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不與我收集的,就是分散。」(瑪12:30) 我們不能指望避免這場戰爭:「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咆哮的獅子巡遊,尋找可吞食的人。」(伯前5:9)。除非我們拒絕牠,否則我們將難免被牠吞噬。

這個默想是讓我們認清基督的原則和手法,以及撒殫的謀略和狡計,使我們可以在一生中做出明智的決定和選擇。這是對理性的訴求。

基督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廣場召集祂的追隨者。在巴比倫地區的另一個營地,路濟弗爾集結了牠的軍隊。這兩個被選中的城市分別是和平之城和混亂之城。我們祈求的是要徹底認清這兩個領袖和他們各自的策略。

我們必須了解撒殫的詭計,因為許多屬靈戰爭的失敗是因為低估了敵人,或不知道牠 有何企圖,以及牠正要謀求什麼。我們與魔鬼決不可妥協,不可與牠商量。牠是我們(誓不兩立)的死敵;與牠討價還價,就會成為牠的奴隸。我們之間永遠不可能停戰或休戰。這是一場生死搏鬥。我們只需要掌握牠的戰鬥方法就可以打敗牠。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學習基督的方法,因為祂是踏碎蛇頭的女人的後裔。因此,祂給了我們戰勝撒殫的良方。

撒殫和他的原則

然後我們來到巴比倫的地方,默觀坐在火煙寶座上的撒殫。

火象徵着牠給自己帶來的毀滅,並試圖強加諸整個世界。誠然,天主允許撒殫使用牠的力量對付我們,以測試我們的愛。然而,天主不會讓我們受試探超過我們的力量(參見 格前10:13),反將豐富的恩寵和輕易的勝利賜給那些以謙遜和信賴去呼求祂的人。

煙象徵撒殫以黑暗籠罩著他的邪惡計劃,牠的獵物必會被關在無知和困惑之中;他們必定是頭腦混亂,未曾向人請教或尋求指導。只有光明之子才有效對抗牠而安然無恙。

撒殫時刻都不斷在做什麼?

牠將牠的惡魔派往各處,到每個國家、每個城鎮、每個人;對牠而言,牠是無遠弗屆及無孔不入的。聖金口若望(St Chrysostom)曾教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特定的惡魔 正在傾力詛咒我們,並纏繞我們到底。魔鬼像帶着「羅網」出來,以摧毀我們來報復 牠們的造物主。牠們嫉妒我們這些蒙召並注定要進天堂的人,決心將我們拖入他們自己的痛苦之中。

自亞當和厄娃以來,牠所有的爪牙已有這樣的經驗逾萬千年。

聖依納爵告訴我們,魔鬼首先引誘我們貪圖財富,從而讓我們更容易獲得世俗的虛榮,最後變得越來越驕傲;牠利用這三個步驟,導引出其他一切的邪惡。(猴子和籠子的故事)[註]

「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瑪6:24)

在非洲, 當地人有一個萬試萬靈的獵猴方法。他們把食物放在一個很重的籠子內, 籠子有一道小門, 其大小剛好能讓猴子的手伸進去。

猴子看到食物, 自然就會伸手進去取。當人們來捉牠時, 只要牠放下食物, 便可以逃跑, 但牠就是捨不得放下食物;由於牠手握著食物不肯放下, 便無法從那道小門退出並逃脫, 於是便成為人們的獵物。當地人就是看準了猴子的這種個性, 因此便能輕易地捕捉牠們。

這比喻很適合用來說明, 魔鬼也很熟悉我們貪婪的個性, 深知我們中大多數傾向貪圖榮華富貴和權勢, 既不願意捨棄, 又不輕易放下, 魔鬼便有機可乘, 令我們成為牠的獵物。所以, 為對抗魔鬼, 我們必須懂得放下,毅然捨棄很多吸引著我們的世上事物。

為什麼聖依納爵視財富為萬惡之源?

因為在本質上 ,財富代表着除天主外,在世上可以攫取到的一切,以及享盡世物的權力。財富對我們的吸引力,在於它的確能帶給舒適和奢華。此外,財富讓人享有體面,這更使我們着迷。大家都知道,對榮譽的狂熱追逐正困擾著我們這個世代。

財富導致虛榮。當我們擁有了值得擁有的東西,就會感到自滿。對自己有十足把握時,我們難免會遠離天主。我們轉向世物後,便會忘記天主,並滿足於我們的財產。

驕傲是這種背離天主的高峰。我們變成孤立隔絕於天主。難怪耶穌説:「駱駝穿過針孔,比富有的人進入天主的國還容易。」(路18:25)。

更何況,惡魔並不需要在理論上打贏這場戰鬥。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忽視天主,無視祂對我們的計劃,那麼魔鬼已從實踐的層面上戰勝了,對牠來説已足夠了。

可以肯定的是,這不需要鉅額財富,魔鬼只需讓人擁有除天主以外,其他可以帶來滿足的東西,及被其他人認同。

基督和祂的門徒

觀察基督――我們「真正的最高領袖」[139] ――那充滿寧謐而謙和恩寵的行為舉止,是很重要的。

基督開展的運動與魔鬼的截然相反。首先,基督會引領所有人接受神貧,對救恩那至高無上的重要性有深刻而活潑的領悟,救恩是我們無法獨自賺得的,並且需靠我們擺脱對世物的過度依戀。為了幫助我們達致這種割捨和內在自由,基督甚至會要求祂的門徒渴望貧窮、以及「凌辱和蔑視」[146]。這是背離世物並將自己投向天主的開始:這是指不再沉溺世物,除非透過這些世物我們可以愛天主,或在天主內喜歡它們。

這是一個崇高的理想,必須逐步實踐。第一步是在凌辱下保持忍耐和温馴。其次是一分對人無畏(而甘冒風險)的尊重。

下一步是如果一個事業顯得是天主願意的,即使不受常人歡迎,我們仍要忠實地堅持下去。再下一步是務實的信念,即是我們經常説的:斥責通常比讚美更能促進我們的神益,失敗比成功對靈魂有更大的裨益。

最後一步是不嫉妒,就是當別人比我們更受讚賞時,我們反而感到欣喜。這做法會讓我們「熱切渴望穿上基督」,而且形狀有如祂一様受「侮辱、誹謗和傷害,並被當作罪犯」[167]。任何想加入耶穌會的望會生,如果連至少「感覺到對感受這種渴求的想望」都沒有,聖依納爵會斷然拒絕他。

聖多瑪斯告訴我們為什麼基督召喚祂的門徒要謙遜。「基督之所以特別向我們推薦謙遜,是因為人類得救的最大阻礙會藉此而得以剷除。因為人的得救是維繫於其關注屬天和屬靈的事物,而人一旦藉著世上事物致力於顯揚自己,便妨礙了他所應關注的。所以,為了消除這個障礙,我們的主以謙遜的榜樣,示範該如何鄙視外在顯耀的排場。因此,謙遜是導引人類以自願方式追求靈性和超性神益的稟性資質。」(S. Th., II-II,161,5)

在這個默觀中,我們須絕對地祈求一事,就是讓我們能在神貧中被收納在基督的旗幟下。

另一件事,我們也許可以祈求有條件地遭受實質的貧窮,而其前提是至高天主所喜悅的。

同時也可以祈求能夠忍受侮辱和輕慢,從而更深地效法衪。

對禱:

1. 先求聖母為我祈求她的聖子和她的主耶穌,收納我在祂的旗下:第一、遵守嚴格的神貧,倘若至尊天主肯揀選我,收納我,更願實質的貧窮。第二、只要不致引人犯罪,或招惹至尊天主不悅,甘願受輕慢、凌辱,為能多多效法耶穌基督。念《聖母經》一遍。

2. 向聖子耶穌作同樣的祈禱,望他在聖父前為我求得此恩,念《向耶穌聖靈誦》一遍。

  1. 向天主聖父作同樣的祈禱,望他賞賜我這些恩惠。念《天主經》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