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領報 [101]

預備經:照常。

第一前導:記起我即將要默想的主題的歷史。在這裏,天主神聖的一體三位便是如此俯視著全球範圍的遼闊空間裡滿布著人類,看見眾人都走向地獄,便從永恆中命令天主第二位降生成人,以拯救人類。因此時期一滿,天主一體三位便派遣天使加俾額爾拜訪聖母瑪利亞。

第二前導是為將要觀看的地點而定像。從這裏我在想像中將觀看全球幅員廣大的空間,居住著那麼多不同的國民和族群;然後我將特別觀看加里肋亞省的納匝肋城內聖母居住的房屋和內室。

第三前導是求恩――祈求我所願望的。在這裏,我要祈求天主賞我能密切認識為我而降生成人的吾主耶穌,好使我能更加愛慕祂,追隨祂。[104]

為對一個人具有深切的認識,就要從內裡去認識那人,即認識他或她的價值觀、品味、喜好,以及對各種不同刺激的反應方式。為能對一個人有這種認識,我們必須與那人建立密切的關係,經常和他交往。

我們現在要在這個默想中,細想若沒有了基督,這世界會陷於如何悲慘的困境,好使我們得以盡己所能,領會到那頒令讓天主聖子降生成人以拯救世界的絕妙含意,以及源自天主特有的聖愛。我們要透過天主一體三位的眼睛去觀看這世界。

聖依納爵按照他進行這類祈禱的慣常方式,介紹我們在這次默想中,觀看各類人物,聆聽他們要說的話,觀察他們所做的事。他特別強調兩方面:各種處境相異之處,和他們基本的共同點。

相異之處:他們的衣著、種族、處境……。

共同點:人人都好像瞎子那樣過活,一旦死了便要下地獄。只需留意他們談話的方式,和他們所做的事:他們詛咒,褻瀆,彼此傷害,互相殺戮……。

「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路13:3)「所有的人都犯了罪, 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羅3:23)「全世界卻屈服於惡者。」(若一5:19)

總而言之:沒有基督,世界便會自趨沉淪。這原則適用於過去,也適用於現在。

「他們(即沒有天主的外教人)雖然認識了天主,卻沒有以祂為天主而予以光榮或感謝,而他們所思所想的,反成了荒謬絕倫的;他們冥頑不靈的心陷入了黑暗;他們自負為智者,反而成為愚蠢,將不可朽壞的天主的光榮,改歸於可朽壞的人、飛禽、走獸和爬蟲形狀的偶像。因此,天主任憑他們隨從心中的情慾,陷於不潔,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因為他們將虛妄變作天主的真理,去崇拜事奉受造物,以代替造物主……!因此,天主任憑他們陷於可恥的情慾中……他們既不肯認真地認識天主,天主也就任憑他們陷於邪惡的心思,去行不正當的事,充滿了各種不義、毒惡、貪婪、凶殘、滿懷嫉妒、謀殺、鬥爭、欺詐、乖戾;任憑他們作讒謗的、詆毀的、恨天主的、侮辱人的、高傲的、自誇的、挑剔惡事的、忤逆父母的、冥頑的、背約的、無情的、不慈的人。」(羅1:21-31)

參看羅馬帝國的奴隸制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說:「我們的時代,是個以很多實際的方式去否認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的時代,這種否認的後果顯而易見,且令人不安。首先,人與天主的關係被視為純粹個人的私事,以致天主被排除於種種影響社會、政治與經濟活動的過程外。結果又導致人覺得自己所具有的可能性大不如前,因為唯獨基督才能圓滿地揭示人類生命的偉大可能性,真正地『把人的特質向人類本身展示出來』(參閱《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22)。當基督被排斥在外或被否認時,我們對人生目標的視野就會縮小;當我們的期望和目標都降低時,希望便會由絕望所代替,而喜樂則會被沮喪所取代。人對理性似乎也懷有強烈的不信任,亦不信任人對真理的領悟能力;的確,連真理這概念也備受懷疑。信仰與理性分道揚鑣,令雙方互相顯得貧乏,其中一方淪為信仰主義 (fideism),而另一方則淪為唯理主義 (rationalism) (參閱《信仰與理性通諭》48)。生命不受重視,不被愛惜,於是引致某種死亡文化的蔓延,結出墮胎與安樂死的黑暗花朵。人的身體與性得不到恰當的重視和愛惜;因此對性的貶損及降低便呈現於道德混亂、不忠的配偶關係、色情物品的猛烈暴力等浪潮之中。 受造界本身不受重視,不被愛惜;因而導致極具破壞力的自私陰霾出現,使人濫用自然環境,並榨取它的資源。」(若望保祿二世,Letter to the Very Reverend Timothy Radcliffe Master General of the Order of Preachers, 28-VI-2001.)

所以,世界若沒有天主,便會朝著投進地獄的方向走去。為此緣故,耶穌熱切地渴望宣講福音,召人皈依。聖保祿也有相同的渴望,他說:「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9:16)

今天,這股引導人們認識基督的傳道熱誠,似乎已不像從前那麼迫切了。

可是「除祂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宗4:12) 天主降生成人的事件把人類的歷史分為兩部份。在基督降生前,外教人的世界異常殘酷。但現在又怎樣呢?從這個充滿罪惡的世界,聖依納爵舉目凝視天主聖三。但天主怎樣看這世界呢?

這世界是瞎眼的,因世人對天主閉上了雙目和心扉,因而誤入歧途。但天主懷著慈悲和仁愛看著我們,祂渴望拯救我們。

天主愛罪人,就連人仍在罪惡中生活時也不例外。「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但是,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羅5:6-8)天主惱恨罪惡,但卻深愛罪人。(聖奧思定)

看見這個有罪的世界時,聖依納爵邀請我們聆聽天主三位一體所說的話:「讓我們做救贖人類的工作吧」[107]。「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

天主對我們的愛極大,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賜給了我們,讓祂為不義的人而死。「聖言成了血肉。」(若1:14)

「祂派遣了自己的兒子,帶著罪惡肉身的形狀,當作贖罪祭,在這肉身上定了罪惡的罪案……祂既然沒有憐惜自己的兒子,反而為我們眾人把祂交出來了」(羅8:3, 32)

為了拯救世界,天主選擇了「降生成人」這謙抑自下的方式。所以我一定要默觀天主聖子;天主「為了我」而成了血肉。我必須將這個事實據為己用,我一定要觀看祂如何貶抑自己,空虛自己,謙卑地成為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緩慢地在瑪利亞的胎中成形。我們可以依循《斐理伯書》中那首詩歌(參照由斐2:5起)來進行默觀。

在天主降生成人之際,祂不但被剝奪了天主性的光榮,而且連人性的特質也沒有充分展現出來。聖母開始懷孕時,耶穌在母腹中既不能動,又無法感覺,也沒法與人接觸。

我們也可以想想祂如何在聖母的胎中隱藏自己:「降生成人的天主把自己幽禁在母胎中僅有的自由空間內。祂容許自己藉著這年輕貞女懷孕而降生,來顯揚天主的權能。祂深藏自己和聖父的光輝,不讓世間萬物窺見,而只揭示給瑪利亞,並以此為自己和聖父的榮耀。為顯揚祂的獨立自主與威儀,祂依賴這可愛的童貞女孕育而成為人。」(《真誠孝愛聖母》18 )

不然,我們也可以從聖母的角度來看這相同的奧蹟。與耶穌一樣,聖母清楚表達了「是」。她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路1:38) 聖母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回應來教導我們也該如何回答天主。

按聖經所載,「基督一進入世界便說:『犧牲與素祭,已非祢所要,卻給我預備了一個身體;全燔祭和贖罪祭,已非祢所喜,於是我說:看,我已來到!關於我,書卷上已有記載:天主!我來為承行祢的旨意。 』」(希10:5-7)

耶穌的第一個回應是對天主的旨意表示贊同,受天主派遣,讓祂以死亡來拯救我們。同樣,聖德蘭修女也從沒拒絕過天主。

聖女瑪利亞.麥其樂 (St Mary McKillop) 說:「對我來說,天主的旨意是一本我心愛而令我愛不釋手的書,它對我常會有些新的魅力。我沒法告訴你,天主的旨意在我看來是何等美妙。」(Mary McKillop, Paul Gardiner, 134)

我們亦可細想耶穌基督的天主性,來進行這個默觀。凡是仇敵將會千方百計謀求削弱我們對祂天主性的信德,勝過其他任何事……

結束這個默觀時,讓我們和天主的一體三位,與降生成人的聖言,以及聖母瑪利亞作對禱。我們必須向瑪利亞懇求恩寵,讓我們更緊密地追隨並效法我們的主。

讓我們祈求天主聖三,使我們能與一切人分享天主的愛與慈悲,並使切願他們得救的渴求在我內增長。我們祈求耶穌,使我能效法祂謙遜和甘貧樂道的表率。讓我們求聖母教導我們,使我們常能順從天主的旨意而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