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罪

我們現在默想「三種罪」,這可在神操第45號中找到。

聖依納爵說,在這個默想中要運用靈魂的三司:記憶、理智和意志。

我們必須採取積極的態度:運用記憶力去回想往事。透過推理、沉思等等去運用理智。在此特別的情況下,尋求理解,思考罪的邪惡及嚴重性。我們必須運用意志來將默想應用於我們自己,並嘗試去理解天主如何對待我,即使我是個罪人。

我們必須由預備經開始:「求我們的主天主,賞我聖寵,使我的一切意向和行為,都為事奉讚美至尊無對的天主。」

第一前導是在腦海中為該場所定像:「設想一個幻景: 將會看見我的靈魂如同犯人般被囚禁在可朽壞的肉身內, 並想起整個我的合成體,有如流亡者在這世間被放逐,以致棲身野獸群中一樣。」

求恩:「在這次默想中,將會祈求羞恥與尷尬不安的真情,因為我曾見過許多人僅由於犯下一條大罪,靈魂因此便永遠喪亡 ,而我曾嚴重犯罪多次,本來就該多次遭受永罰。」

第一端:天使們犯的罪

我們可在神操的第50號找到這一端。我應將天使們唯一的罪,與我所犯的許多罪過相比較。

我必須默想天使們的罪。他們是在聖寵中受造的,卻不願主動向天主獻上崇敬和服從,反而因著他們的驕傲自大,便由身處寵愛的狀態,轉化成為被罪惡扭曲的狀態,因此被投入地獄。

「『我要直沖霄漢,高置我的御座在天主的星宿以上;我要坐在盛會的山上,極北之處;我要升越雲表,與至高者相平衡!』然而,你卻下到了陰府,深淵的極處。」(依 14:13-15)

天使們為了一條罪受到絕罰:「天主既然沒有寬免犯罪的天使,把他們投人了地獄,囚在幽暗的深坑,拘留到審判之時」(伯後2:4)。

考慮到這個事實,我們必須仔細思考天主的反應。 天使們說:「我不要事奉」(non serviam)。天主是無限公義的,對一條罪以這種方式作出反應……….我犯了許多罪,而祂卻還未曾責罰我。

為了更好地理解罪的凶惡,可思考一下天使由多高的位置墮下。

天使是創造化育的初果。他們是最完美和漂亮的受造物,他們擁有純潔的靈魂、極其聰敏、極度強而有力,然而他們墮落了。我們人類看在眼裡,應感到不寒而慄……..。

由於天使的罪惡如此嚴重,因此天主創造了地獄:「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罷」(瑪25:41)。

誠然,我們比天使弱得多,因此我們的罪責較輕。可是,我們的罪與天使的罪,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罪總是對天主叛逆 (adversio a Deo),和皈依受造物 (conversio ad creaturas)。

因此,我們必須為我們倖免受罰而感到非常羞恥和尷尬不安。天主並沒有像對待天使們那樣譴責懲罰我們。

天使們濫用了自由的恩賜:「他們不想運用天主賜予他們的自由來恭敬讚美他們的造物主」(第50號)。 因此,我必須自我反省。

第二端:原祖父母的罪

亞當和厄娃也是在聖寵中受造的。 他們擁有恩寵和超性的身體。 此外,他們還享有各種超自然的恩賜:完好的整合 (理智與感情的和諧關係)、不朽和知識滿溢。 他們可以好好地控制自己的強烈的情感,並且不會生病或感到痛楚。 甚至外在世界也完全受他們支配。

他們由於犯了罪,因此失去了這一切,甚至連他們的本質也受到了傷害:他們經歷了三重肉慾的背叛,以及由此隨之而來的所有後果。

關於原罪的聖經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當厄娃開始和蛇對話時,我們讀到這個藉著巧言令色,並以感嘆形式悉心構思的問題:「天主真說了,你們不可吃樂園中任何樹上的果子嗎?」(創3:1)

蛇直截了當地引起了女人的注意。 蛇的表達方式在於強調:「天主真對你們說了?」此外,這樣的陳述本身就是個謊言。

在這種情況下,厄娃應該拒絕與蛇對話,就像耶穌基督在曠野時所作的一樣,可是她卻繼續與蛇進行對話。

厄娃開始思考禁果的吸引力:「你們將如同天主一樣」……「女人看那棵果樹實在好吃好看,令人羨慕,且能增加智慧」(創3:5-6)

在這情節之前,她甚至沒注意到那棵樹;但當她開始思慮會否變得肖似天主的可能性時,她突然察覺到果子上她從來都沒有察覺到的其他方面,她的意志便漸漸而不經意地變得軟弱。 我們對亞當所受的誘惑認識不多,但我們知道這是一種驕傲的罪。 聖保祿說,在亞當內,人類犯了罪。

這個事件的敘述雖然如此簡短,但代價卻極其高昂。讓我們思考一下這罪所帶來的許多苦難。 讓我們思慮一下我們遭受的諸多恥辱。這一切的發生都是源於一條罪。 那麼我所犯的罪又怎樣呢?

第三端:有人只犯了一條罪

「就如罪惡藉着一人進入了世界,死亡藉着罪惡也進入了世界」(羅5:12)。這包括了肉身和靈魂的死亡。 任何一條罪都該受譴責。 聖多瑪斯說,我們始終要回歸天主所依據的原則,就是我們的最後目的。這要靠愛德 (愛) 來實現。犯罪使人斷絕與天主的連繫,故不再認識天主,亦失去以天主為歸宿而無法成全我們的終極目的。這個損失並不小。為擺脫這種情況,唯一的方法要靠天主的助佑:唯有天主可以帶我們脫離罪惡的盲目 (神學大全,第二集,第一部,第87題,第 3 節)。

此外,無論誰犯了罪,以自己的永恆得罪了天主 (in suo aeterno神學大全,第二集,第一部,第87題,第 3 節,釋疑 1),便為此應該受到永罰,因為「無論何時,他的意志時常處於恆常犯罪的狀態」(Voluntatem habet in aeternum peccandi)。故此教宗額我略一世說:「惡人希望永遠活下去,好能永遠留在罪惡中」(Iniqui voluissent sine fine vivere,ut sine fine potuissent in iniquitatibus permanere)。

許多人只犯了一條罪,便被罰下地獄,而我………… (閱讀第52號)

對禱 (閱讀第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