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與基礎 ─ 平心

我們已談論過我們受造的目的;亦談論過那些必定有助 我們達至這個目的的其他事物;現在聖依納爵建議我們去思考他稱之為「平心」(indifference) 的東西。他所採用的這個技術性詞語,有特別的含意,大家必須掌握好。

閱讀第23號

第一點:什麼是「平心」?

乍聽起來,大家會覺得有點不妥:我們必須保持「平心」?

這概念帶有技術上的精確性。它的含意包括相對地割捨所有事物 (以至於它可使我們離開天主) , 以及對天主的依賴。

聖依納爵教導我們,「平心」是靈修生活得以成長的關鍵。這個名詞會給我們帶來一點困擾,因為當某人說:「我對某事保持平心」,他的意思是:「我並不關心它。」但是,當聖依納爵叫我們對某事保持平心時,他並不是要求我們對它不在乎、或把我們的關心放在一旁。他的意思是我們應更加在乎天主。我們可這樣說:在基督徒的生活當中,平心的意思是,調整好自己,與天主、與祂的受造物,及對塵世生活中的物質依賴,應有的正確關係;而不管是好是壞,這都是我们在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聖依納爵的「平心」是我們靈修生活的基本態度,這是因為除非人對一切受造物保持「平心」(即:擺脫過度的情感依賴;對受造物錯誤的愛),否則人不能愛天主在萬有之上。

這表示「平心」與愛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就其本身而言,它含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的確,這個概念牢牢地建基於聖經,前提是我們要正確地理解它。事實上,只有保持「平心」,我們才能達至我們生命的目的:與天主合而為一。

必須注意的是,「平心」是一種意志的傾向而非感情的取向。意思是我們要有堅定不移而果斷的意志:該決志使我們極其渴望達成目標 ――即與天主合而為一,其程度因而令我們渴求 那些導致 達成該目標的方法――而且僅是那些方法。

因此,它不是情感上的不在乎 (漠不關心;冷淡)。聖依納爵並不談論不被受造物吸引的意志。事實上,我們內心對受造物的傾向是永遠存在的;在我們不察覺中,該傾向一直在我們內產生作用。但必須指出的是,即使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傾向和所受到的吸引,它們也會對我們的抉擇產生很大的影響。它們對意志加設了負擔、偏執,從而將它移向它感到受吸引的事物。這可以用天秤上的指針作為例子來說明:即使指針被拉到一側,平心使它停留在天秤的中間。

平心就是以意志戰勝這些自然的傾向,而其方法是將意志放在正確的位置, 並參照我們的終極目標來量度。平心意味著不讓我們被慾情和錯誤的傾向所支配和征服;即使面對著這些傾向的情況下――它們顯然會繼續存在――幸好由於意志上的平心,我們能夠保持克制並作出正確的決定。這種對激情的控制使我們能夠跟隨聖神的上等光照。

這種平心可以是習慣性的,也可以是實在而短暫的。保持平心的人作選擇時,不一定根據他們的喜惡 (憑個人的本能感受或直覺),或跟隨當下的情緒,但根據他們經過與聖神的上等啟示互相協調下的意志。

第二點:平心的程度

聖依納爵說:「我們對一切受造物必須保持平心」,而對一切受造物是指一切可達到天主的方法。此外:「只要是那些不被禁止而我們能自由選擇的事物上。」

因此,平心是關於美好的而合法的事情,所有不被禁止的事情……人不能對罪(惡)保持平心,(罪必須永遠要被棄絕) / 我們總是須要棄絕罪惡的。平心是關乎美好的事物,而那些事物都屬於我們自由抉擇的範圍。

平心的目的是不容自主地對美好的事物產生偏情,那可能會分散我們對生命終極 目標的注意力。這意味著不贊同和不屈服於那些感覺和傾向。

平心並不是我們對甚至不在意的事物,持有一種無意識的態度。它反而是由人通過理性的自由意志,對自知會被吸引的事物作出個人選擇的結果。

此外,它的目的也不是為消除我們的慾望。這沒有可能,亦無益處。它的目的在於為混亂帶來秩序。

我們可從耶穌找到例子,祂在苦難中喊出:「父啊!你如果願意,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你的意願成就罷」(路22:42)。

平心最重要的意思,就是對天主的意願的極度依從。耶穌的一生便總結於此:「全燔祭和贖罪祭,已非你所喜,於是我說:看,我已來到!關於我,書卷上已有記載:天主!我來為承行你的旨意」(希10:6-7)。

聖瑪麗‧麥姬洛:天主的旨意……

聖多瑪斯 ‧ 阿奎納說,愛是一種團結的力量,將所愛的人和物聯繫在一起。它有無所不包及整全的特質。那些愛天主的人,對其他的一切事物只有一份相對的尊重。

第三點:平心的對象

聖依納爵說:「因此,就我們而言,我們不重視健康甚於疾病,不重視財富甚於貧窮,不重視尊榮甚於屈辱,也不重視長壽甚於短命。對其他一切事物,均莫不如此。」

平心從來不是關於我們生命的終結 (這早已定了),亦不是關於罪 (這是禁區)。它總是關乎方法。它旨在辨別哪種方法會真正幫助我,還是妨礙我……。在聖依納爵的例子中,他向我們展示了平心總是關乎美好的事物。

「我們唯一所願望和所選擇的,應是那更能有助我們達到受造目的之事物」:聖依納爵強調了意志 的角色。

為了知道我們是否真的保持平心,進行以下的省察會對此有所幫助:為什麼;我出於什麼理由採取行動? 我採取那行動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我是否在我所做的事情中尋求自我?

為獲得靈性上平心的狀態就是神操的目的:「其目的是為戰勝自己,調整自己的生活,使人不致因任何偏情影響下,而替自己作決定」(第21號 )。

第四點:平心的必要性

為實踐「能…多少,便…多少 」(tanto quanto) 這個規則,保持平心是有絕對必要的。要做好神操,就必須保持平心。這很重要,因為不保持平心,便不可能愛天主。事實上,有許多情況和障礙會讓人難以保持平心。

平心背後的原則是這個真理:只有在天主內才能找到我們的幸福。天主是絕對的,餘下一切的都是相對的。

因此,聖依納爵說:「我們必須使我們自己保持平心。」這意味著,平心是我們必須通過的靈性掙扎才能獲得的東西。這是一場內心的鬥爭,為了淨化我們的情感(消極方面),好使我們能夠自由地愛天主 (積極方面)。

聖多瑪斯說,慈善的其中一個效果是熱忱,而熱忱的特徵是會摧毀所有阻撓我們去愛的障礙。

沒有平心就不可能順從聖神微妙的 (推動) / 提示。

聖類斯 ‧ 蒙福在寫給十字聖架之友的信中,描述了一位自由而保持著平心的基督徒:

「十字架之友是個無所不能的君王兼得勝者,能戰勝魔鬼、世界和肉體的三重強烈肉慾。他以熱愛羞辱,粉碎了撒殫的驕傲;他以熱愛貧窮,克服了世俗的貪婪;他以熱愛受苦,抑制了肉體的官能享受。十字架之友是神聖的,並與可見的事物分隔開,因為他的心提升至高於一切易於消逝及朽壞的事物,天堂才是他的家鄉;他像個旅客和朝聖者般遊歷於今世,而且,他不但沒有全心全意投入 那裡,反而以一種平心觀望它,並以蔑視的態度將它踐踏在腳下。」

當我們作這個默想時,我們可想像各種可以妨礙我們振翅高飛的大小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