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週――苦難 [第190號]
我們現在開始第三週的神操。聖依納爵試圖從我們救主的苦難中,為我們樹立我們必須遵循的典範。
默觀――革責瑪尼園
第一前導: 歷史:我們的主基督如何與祂的十一個門徒,從熙雍山下來,到了約沙法特谷。祂將八人留在山谷的一處,只帶同其他三人進入園中。
然後祂開始祈禱,祂的汗水變成了血珠。 「我父,若是可能,就讓這杯離開我罷;但不要照我的意願,而要照你所願意的。」(瑪26:39)。祂三次向天父禱告,也三次將門徒從睡夢中叫醒。然後祂被抓住並被帶著越過山谷,回到山坡上,前往亞納斯的家裡去。
第二前導:定像:想像那個地方 (瑪 26:36-56;谷 14:32-52;路 22:40-53; 若 18:2-11)。
第三前導:「因基督受苦而一同悲傷,因基督爲我忍受巨大的苦難、流淚和深深的痛苦而心碎。」
第一點:想像當中的人物,並在自己內心反思。.
第二點:傾聽他們所說的,並反思。
第三點:觀察他們在做什麼,及其他近似的細節。
我們必須試圖進入基督的心,以瞭解祂內心的苦痛和折磨。
從這次默想中必須尋求的是什麼 [第195-197號]
1) 我們必須思考基督在祂的人性中所忍受的苦,或所願意忍受的苦。我必須著力為此而悲痛,並感到傷心難過。
2)我們必須思考祂的天主性如何自我隱藏了。耶穌為甚麼能消滅祂的仇敵,但祂反而讓祂的人性受如此殘酷的苦難?耶穌可以消滅祂的仇敵,但祂反而允許祂的人性受苦。
3)我們必須思考耶穌為我的罪受苦,以及我應該做什麼來為祂受苦。
主的苦難是以無限向度的短語來記載其開始和結束。它們暗示着耶穌的靈魂所經歷的痛苦。除非耶穌曾揭示了那些提示 ,否則我們甚至不敢如祂所揭示那般想像祂的苦難:
「我的心靈憂悶得要死」(瑪 26:38)
「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爲什麼捨棄了我?」 (瑪 27:46)
「當他還在血肉之身時,以大聲哀號和和眼淚向那能救祂脱離死亡的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希5:7)。
這些記述表明了基督內在的痛苦。聖多瑪斯說,耶穌身體上的折磨只是祂內心痛苦的影子。這種折磨反映了地獄的痛苦:這是那些被完全被棄絕了的人的狀態――而同是人亦是天主的耶穌,也被完全棄絶。
耶穌開始感到「憂悶和恐怖」(瑪 26:37);然後「驚懼恐怖」(谷 14:33)。
「父啊!你如果願意,就給我免去這杯罷!但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你的意願成就罷!」(路 22:42)
「他在極度恐慌中,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路 22:44)
祂痛苦的原因有三個:
1) 祂對迫在眉睫的苦難和死亡的預見。這帶來的凌辱……….
“Iesus coepit Pavere et tedere”(「耶穌……開始感到驚懼和恐怖。」 (谷14:33)
由預見巨大痛苦或危險帶來的恐懼,尤其是當那是不可避免時,通常會產生比身體疼痛本身更大的痛苦,(例如:逼近的考試;等待槍斃或手術;坦克車在戰場上對決),這甚至有時會驅使人自殺。我們想像的功能使我們預見將會出現的邪惡,並與它抗爭。這對耶穌帶來更大的折磨 (耶穌取了一個肉身,以便祂為我們而死)。
耶穌第一次流血,不是因鞭打造成,而是因祂感到悲傷難過。
痛苦和感性之間有着密切的關聯……
我們的心神(良心)爲我們肉體的痛(狗的痛,──一個人的痛)提供了另一個維度,有點像第三維度。但在耶穌的情況,那是天主在承受痛苦。
– 在祂的觸覺方面:祂的肉被撕裂了(殮布──鞭打,有如米路吉遜的《受難記》);
– 在祂的味覺方面:苦膽和醋
– 在祂的聽覺方面:褻瀆言行和嘲弄
– 在祂的視覺方面:看着祂的母親
– 祂的頭顱被荊棘刺傷折磨
– 祂的手腳被釘子刺穿
– 祂的臉被拳擊和吐了唾沫;
並思考祂的身體被鞭打…….. 「看,這個人」(若 19:5)
「他沒有俊美,也沒有華麗,可使我們瞻仰。他没有儀容,可使我們戀慕。他受盡了侮辱,被人遺棄,他真是一個苦人,熟悉病苦,他好像一個人們掩面不顧的人;他受盡了侮辱,因而我們都以他不算什麽。」(依 53:2-3)
- 普世的罪:祂是祭獻的羔羊。祂承擔了整個人類的罪惡(罪惡的含意──紐曼)。耶穌知道罪的邪惡(BMV = 榮福童貞瑪利亞作為一個孩子)。
「他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疾苦;担負的,是我們的疼痛;我們還以為他受了懲罰,為天主所擊傷和受貶抑的人。可是她被刺透,是因了我们的悖逆;他被打傷,是因了我们的罪惡;因他受了懲罰,我们便得了安全;因他受了創傷,我們便得了痊癒。」(依 53:4-5)
我的罪(“dilexit me et tradidit semetipsum pro me” [祂愛我並為我捨棄了自己]:ST:為了單一的罪過……..)。讓我們思考各種罪……..
「他曾使那不認識罪的,替我們成了罪,好叫我們在他內成爲天主的正義。」(格後5:21)
「基督由法律的咒駡中贖出了我們,為我們成了可咒駡的,」(迦 3:13)
誰殺了耶穌?(St Alphonsus Liguori 聖雅風/聖亞豐索:殺死祂的是我們的罪──我的罪。)
3)認識我們的忘恩負義
(我的血於你何益?詠 30:10) 例如:猶達斯
耶穌看着祂的血漫無目的而白白地枉費在這麼多人身上。
「我白白勤勞了,我枉費了氣力而毫無好處。」(依49:4)
對談:對基督。 「我們的天父(天主經)」
聖保祿說:
– 「我曾決定,在你們中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穌基督,這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格前 2:2)
– 「如果我們堅忍到底,也必與他一同為王」(弟後 2:12)
– 「我實在以為現時的苦楚,與將來在我們身上要顯示的光榮,是不能較量的。」(羅 8:18)
– 「我們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爲知道望德不叫人蒙羞。」(羅 5:3ff)
– 「因爲我們這現時輕微的苦難,正分外無比地給我們造就永遠的光榮厚報,」(格後 4:17)
再者,十字架是一眾聖人的願望:
-在沒有痛苦下,我度過的時辰在我看來似乎是失去了的時光,只有痛苦讓我的生活更容易承受。(聖瑪加利大亞拉高,St Margaret Mary Alocoque)
– 那些因基督的光榮苦難令其神往,而渴望靈魂得救的人,趕緊在神聖十字架的桌前就座。(謝納‧聖佳琳/聖加大利納,St Catherine of Siena)
– 主啊,要麼死去,要麼受苦。(聖女大德蘭,St Teresa of Avila)
– 不是死去,而是受苦。(巴斯的聖瑪利亞瑪達肋納,St Mary Magdalene de Pazzi)
– 主,爲你受苦和被鄙視。(聖十字若望, St John of the Cross)
– 靠着我們敬愛的天主的憐憫,除了與耶穌同釘十字架之外,我不想知道別的事情,也不想享受任何其他安慰。(聖十字保祿, St Paul of Cross)
– 真正熱愛我們主基督的十字架的人,當遇到這些考驗時會得到憩息;當他們逃離這些考驗,或不再有這些考驗時,就會死去。(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 普世傳教主保)
– 十字架不會沒有耶穌。或者耶穌沒有十字架。(聖類斯‧葛利寧‧蒙福特, St Louis Marie Grignion de Monfort).
– 我渴望並選擇與基督一起貧窮,而不是財富;與基督一起備受侮辱,而不是榮耀;我渴望為基督緣故而被視為毫無價值的傻瓜,而不是在今世因個人智慧和明智而深受好評。(聖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ayola)
聖人喜歡受苦,因為這是他們跟隨耶穌,並表明他們有多愛祂的最佳方法:
– 主啊,增加我的痛苦,並因這些痛苦增加祢在我心中的愛。(聖羅撒, St Rose of Lima)
– 為基督受苦便會找到真正的人間天堂。(聖類斯‧葛利寧‧蒙福特,St Louis Marie Grignion de Monfort)
– 對基督的愛唯靠與祂同在十字架上受釘;並無其他途徑。(聖類斯奧里奧內, St Luis Orione)
基督的十字架是喜樂。如果不是活在喜樂中,這可能是個十字架,但它永不會來自基督的。這是宗徒、殉道者、聖師和所有聖人不斷的教導:
――「我對你們大可放心;我為你們也很可誇耀;我充滿了安慰。在我們各樣的苦難中,我格外充滿喜樂,」(格後7:4)
– 「我的弟兄們,幾時你們落在各種試探裏,要認為昰大喜樂」(雅 1:2)
– 痛苦對我來說是未知的。在其中我找到了我的喜樂,因爲在十字架上找到了耶穌。當一個人愛的時候,痛苦又有什麼關係呢?什麼是犧牲,什麼是十字架,當耶穌基督在它上面時,天堂就在那裏? (安底斯的聖德蘭,St Teresa of the Andes, 智利加爾默羅聖衣會)
– 我已經不會再痛苦了,因爲對我來說,所有的痛苦都是甜蜜的。(聖女小德蘭,St Therese of Child Jesus of Liesiux,聖師及普世傳教主保)
– 十字架是天主給祂的朋友的禮物。我承受的十字架,似乎比我能夠承受的要多得多。我要自己去祈求能夠喜愛十字架,我就很快樂。的確,快樂不需要尋找,因為就在那裏。(聖若翰維雅納, St John Vianney)
– 等待帶來的好處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所有的痛苦都給了我安慰。(聖十字若望,St John of Cross)
– 可愛的基督,爲愛被釘十字架!……….我渴望愛祢以至爲愛而死。(聖女聖三麗莎, St Elizabeth of the Tri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