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神類的規則第一週[神操第313號等等]

辨別神類是基督徒生活所必需的,尤其是為了基督徒的成全:「可愛的諸位,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驗那些神是否出於天主。」(若一4:1)

聖保祿説:「你們該考查自己,是否仍站在信德上,你們要考驗自己!」(格後13:5)

我們的傾向可能有不同的根源,它們可能是源自:

— 天主的推動

— 魔鬼

— 我們自己

我們辨別是爲了遵循天主的旨意,拒絕來自魔鬼或我們自己的一切。坎特伯雷的鮑德溫説:「辨別是正確思想和德行操練的結合」。斯卡拉梅利(Scaramelli) 說:「為獲得辨別神類的神恩,其途徑是祈禱學習們各進行辨別累積的經驗。」

不同的神類正影響著我們,但他們各懷相反的目的:

天主總是激勵我們行善,祂直接引導我們的靈魂。

— 只有天主才能從內心推動我們的意志,雖然有時天主也利用其他媒介(次要的根由)。

—反而,魔鬼總是促使我們做壞事,有時在表面上卻看似好事。

  • 魔鬼有兩個盟友:我們的肉身和俗世。我們的天性有時驅使我們做好事,但有時也做壞事。俗世有它本身的行為準則及價值觀,均與福音的準則和價值觀互相對立。

斯卡拉梅利(Scaramelli)對善神和惡神在我們內的活動,進行了有趣的觀察。

天主的神

a)在我們的心神

總是喚起真理。因此,天主的神永遠不會激發任何違背信仰的事。它不會激發反對教會訓導或反對教宗的事情,因爲教宗得到了特殊的助佑。

天主的作為總是合乎由信德所光照的理性。在超自然的領域中,有些事可能會超越我們的理性,但絕不會是非理性(違反理性)。因爲天主是信德和理性的原創者,所以它們之間不會有矛盾,因爲天主不會有矛盾。因此,當有人憑著脫離理性的情慾而行事,這種行爲方式不可能來自天主。

天主會在重要的事情引導我們的心思,而不會理會無聊或瑣碎的事情。天主尤其引領我們傾向神性和靈性的事情。

天主總是啓迪我們的心思。即使天主要介入來淨化我們,祂也絕不會是混亂的來源。天主激勵謙卑和信賴的意念。

b)在我們的意志

天主在我們身上工作的效果,總以內心的平安作為標記。「因為天主不是混亂的天主,而是平安的天主。」(格前14:33)

因此,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煩惱和不安時,他必須辨別清楚。

天主激發我們變得謙遜,使我們對祂深切信靠。

同樣,天主也激發我們變得溫順,讓我們依從祂的催促去做善事。

天主激發我們要有正直的意向,好讓我們在所做的每件事上尋求祂的光榮。

天主在我們內傾注忍耐的恩賜,使我們能忍受十字架的苦痛。

天主賜給我們靈性的內心自由、神貧及捨棄世物的精神,以能信奉天主爲至善。

魔鬼

a)在我們的腦海

牠是謊言與謬誤之神。耶穌將魔鬼描述爲「撒謊者,而且又是撒謊者之父。」(若8:44)。從一開始牠總是這樣哄騙人:「(你們……)將如同天主一樣。」(創3:5)。

因此,激發謊言、謬誤和半真半假的道理是牠的一個特徵。

聖依納爵說:魔鬼常向我們推荐「謬誤的推理」和焦慮。

魔鬼喚起我們內心的好奇精神,令我們傾向學習無聊的事情,驅使我們重視某些無聊的東西,把它們看成必要的事。「惡神的特徵是以焦慮去滋擾,以憂傷去折磨,以及由『謬誤的推理』所支撐而引致的種種障礙,遂令我們的靈魂深感不安。牠就這樣力求阻止靈魂成長和增益」(第二條規則)。

聖依納爵憶述他要往巴黎學習的往事。當學習的時刻來臨時,他便對祈禱體會到難以抗拒的渴求。他祈禱時便會感到神慰。但當他回到學習時,他意識到那些祈禱總是為他帶來焦慮感。因此,他明白即使祈禱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在那個時刻,他本來應該學習而不是祈禱;而那也是魔鬼的伎倆,用來分散他對本份的專注。

b)在我們的意志

在這裏,惡神以驕傲或偽謙卑之神的身分顯示自己。同樣地,牴牠是令人猜忌和灰心喪氣的神。

第一條規則[神操314]

這條規則是有關那些甘願沉溺或受制於特定惡行的人。那甚至可能只是單一的惡行,卻會引致他們在更重大的事情上犯罪。

惡神力求讓這些人保持著上述這種狀態,冀令他們陷入更敗壞的處境。

因此,牠會給他們「明顯的歡樂」,讓他們誤以為人失去那些官能上的歡樂,便無法活下去。

魔鬼不能直接對我們的意志產生作用,而是利用我們的情慾和幻想在我們內引起作用,從而試圖令我們的心神陷入黑暗中。

因此,關注和監察我們的各種感官是很重要的,它們就像我們靈魂的窗戶。

我們必須特別監察我們的幻想和記憶。「明顯的歡樂」比外在的誘惑逗留的時間更長。對於那些「遊走於各種大罪」的人,魔鬼會設法加深他們所處的狀況及誘惑,「讓他們更有可能沉溺在他們的罪惡中,令他們犯更多的罪。」

善神卻會反其道而行,在他們內激發「理性之光。他會喚醒良心的刺痛,讓他們心懷悔疚」。善神感動我們,使我們運用在信德光照下的理性。

因此,魔鬼在我們的情慾層面上工作,並從那裏開始在靈性層面上攻擊我們。但天主採取的行動直接影響我們的靈魂。

善神激發良心的悔疚,也就是說,使他們感到不安,進而引導他們改善。

第二條規則

跟這條規則有關的人和第一條的不同。他們是在靈修生活中「奮進」的人。這些人有相反的體驗:「惡神的特徵是以焦慮去滋擾,以憂傷去打擊,並由『謬誤的推理』所支撐而引致的種種障礙,令人的靈魂深感不安。」

另一方面,「善神的特徵卻是激發勇毅和力量、安慰、眼淚、啓迪及平安。」

惡神是焦慮的根源,是牠暗示了謬誤的理性而造成的。牠讓我們覺得事情比真實情況更困難。

當聖金口若望評論聖伯多祿的話:「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咆哮的獅子巡遊,尋找可吞食的人」(伯前5:8),他說魔鬼常在我們周圍,尋找我們的脆弱點;而當牠找到時,牠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使人氣餒。

例如,魔鬼通過我們的良心就有關已過去的罪所產生的悔疚,或就有關眼前的挑戰和誘惑所引起的悔疚,便做到了。同樣地,也用於有關將來的誘惑………,而事實上,不論是過去或將來,為天主並不要緊。

善神卻做相反的事:他帶來安慰,給予我們勇氣、光明和內心的平安,掃除我們靈性生命在成長上的障礙。因此,當一個人尋求美善時,缺乏平安無疑就是惡神存在的明確跡象。

關於這兩條規則,我們應該記住,我們的靈修生命是一場戰鬥。這場戰鬥當中,善神和惡神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憑藉天主的恩寵,我們才是決定結果的人。然而,我們必須辨別在我們身上起作用的各種神類。這些規則如此重要,是因為要知道怎樣應付各種神類。

第三條:神慰[316]

神慰的本質是三種超性美德的成長體驗。「神慰」一詞包含了各種不同的經驗:「………當一個人因天主的愛流淚時,無論是爲罪過而悲傷,還是由於我們的主基督的苦難………信、望、愛的每一分增長,以及所有內在的喜樂和由這種喜樂所招引的天上神聖的事………」

關鍵要素是三超德的增長。它是一種靈性上的增長,未必是我們的感官可體驗到的東西。

第四條:神枯

在這裏,聖依納爵也描述了他所謂的神枯。它包括各類型的的心靈狀態,但關鍵要素是不能經驗到愛。它的經驗有如天主已告別我們並遠去了。天主好像遠離了,我們被留在黑暗中。

很重要的是,在衆多類型的神枯中,都存在各種形式的誘惑。

值得重視的,是從這兩種心靈的狀態――神枯和神慰――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思想。對這事實的認識是很重要的,以便我們預期這些思想屬意料中事,且又懂得如何應付 它們。聖依納爵在第五至第九條規則指示我們如何處理神枯。

第五條規則:「……在神枯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做任何改變……」

當我們在神枯時,總會聽到魔鬼較多的暗示,「正如在神慰中,善神引導我們,勸勉我們一樣;在神枯中,惡神也指引我們,誘導我們。如果依從他的指引,我們永遠不能做到正確的決定。」

尤須緊記,魔鬼比我們更聰明,因此我們絕不能與魔鬼對話。

在神枯中,惡神使我們經歷心靈的黑暗,並導致我們灰心喪志;他突出並強調一些半真半假的話來達到目的。要不然,他讓我們想到未來:「我還要否定自己多久……?」

相比之下,善神致力培養,讓我們受到鼓勵。

卡薩諾瓦神父(Fr. Casanova)說:「在神枯中,我們必須擺脱我們的幻想、擺脱我們的感情、擺脱我們的思想、擺脱對我們意志的各種阻礙,這些阻礙往往會中止我們原先 已下的決定和決心。」……「面對如此狡猾邪惡的敵人,我們需有充份準備好的和堅定不移的意志。」

因此,即使在較次要的事情上,我們也不應該讓步。我們必須在小事上忠信,這樣才能在大事上也忠信。

我們應該反複提醒自己:「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然而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一16:33)「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羅 8:31)。在任何困難面前,我們都應該像聖保祿一樣說:「天主是忠信的,他決不許你們受那超過你們能力的試探,天主如加給人試探,也必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夠承擔。」(格前10:13) 我們應當靠信德生活,也要致力於信德的行為。「義人因信德而生活。」(羅1:17)

耶穌在船上睡着了,門徒前來喚醒他說:「主!救命啊!我們要喪亡了。」

耶穌對他們說:「小信德的人啊!你們為什麼膽怯?」(瑪8:26)

阻礙只是表面多於真實的,因為我們倚仗的是天主的恩寵:「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斐4:13)

第六條規則

這條規則與前一條規則是一致的,但在這裏,聖依納爵展示了他的軍事特色,因爲他說:「我們加強對抗神枯的做法是有利的」,從此便由有名的法則「Agere contra」所取代,即是當我們受到誘惑時,立即對付並抗拒我們的自然慾望和魔鬼暗示的一切。

例如,當受誘惑而出現心緒不寧的特徵時,我們應該透過信德和倚靠的行動來保持平安。同樣地,我們應該對付自己的懶惰或憂鬱的傾向,從而打消那些令我們沉淪的思想;或許也要抗拒我們的慾情,當慾情正在與心靈對抗的話。

聖依納爵給了我們三個忠告:我們可以更熱切地祈禱、默想和更徹底地省察。我們也可以用適當的方式努力做一些補贖。

在他導言中的觀察,聖依納爵說[第13號]:「我們必須記住,在神慰時,只需少少努力就很輕易持續並完成一整小時的默想;但在神枯時,這是很難做到的。因此,爲了抗擊神枯並戰勝誘惑,奉行神操者必須在神操的功夫上維持一整小時及更長一點點的時間。所以,奉行神操者要讓自己不僅會習慣於抗拒仇敵,甚至要打倒他。」

聖依納爵同樣說,我們必須堅持省察自己,特別是通過考察我們的説話和一連串思想的演進:它們從哪裏開始,是來自善神還是惡神?如果它們導致我們感到神枯,它們不可能來自天主。

最後,聖依納爵建議我們一些可以做的補贖形式。

「當奉行神操者尚未找到他一直想尋求的東西,例如淚水、神慰等,改變一下補贖的方式,比如說:以食物、睡眠或其他方式來做補贖,通常都會有用。」[第89號]

第七條規則

在神枯的時候,我們必須用以信德爲基礎的思想來武裝自己

「免得我因那高超的啟示而過於高舉自己,故此在身體上給了我一根剌,就是撒殫的使者來拳擊我,免得我過於高舉自己。關於這事,我曾三次求主使它脫離我;但主對我說:『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纔全顯出來。』。所以我甘心情願誇耀我的軟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為此,我為基督的緣故,喜歡在軟弱中,在凌辱中,在艱難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後12:7-10)

第八條規則

「當一個人身處神枯時,他應該力求堅持耐心。」

「我知道我所信賴的是誰。」 (弟後 1:12)

「我們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

望德不叫人蒙羞。」 (羅 5:3-5a).

「沒有受過考驗的人,知道什麼?」 (德34:9 Qui non temptatus est quid scit).

第九條規則

神枯的主要原因:

聖依納爵談到我們陷入神枯的三個主要原因。

「首先是因為我們一直溫吞不熱、懶惰或疏忽了鍛鍊我們的虔敬。」

「第二是因為天主想考驗我們,看看一旦失去了神慰的豐厚賞賜時,我們還什麼價值?」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天主想讓我們真正認識和了解自己。」

這些都是主要的原因:一個取決於我們自己,而另外兩個取決於天主的眷顧。

第一個原因是我們不够慷慨,卻對天主不冷不熱。如果我們不盡全力尋求天主,天主就不再與我們交往。

不管我們的神枯根源是什麼,我們應總是以忍耐來回應,並強烈地對抗神枯本身

認識以下這一點是重要的:這些淨化的進程會充分光照我們的靈魂,亦是促進靈修進益的重要途徑。

卡薩諾瓦神父(Fr. Casanova)給我們解釋:「神慰並非漫無目的,它旨在促使我們更投身侍奉天主。」

我們往往傾向把事物本末倒置:將本來應是目的,卻變成手段,反之亦然。

第十條規則

聖依納爵給了處於神慰的人如何思考的忠告:「當一個人享受神慰時,要讓他考慮一旦處於隨之而來的神枯時,他將如何自處來應對,並儲備供應充足的力量,以抵禦那一天。」

卡薩諾瓦神父(Fr. Casanova):我們不應太執著於神慰,卻應在侍奉天主上日益成長。有時一次的神慰就能提供克服許多困難的內在力量。有人說苦難會的會祖聖十字保祿,他在十八歲之前非常熱心。但從此以後,他一直生活在完全漆黑之中。天主已經準備好讓他帶着先前的神慰去背那個十字架。德蘭修女也是如此。

卡拉桑斯的聖若瑟(St. Joseph of Calasanz)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接受了試煉。他被所屬的修會干擾了十年之後,連修會也被鎮壓了,而修會的長上一直都迫害他;後來他被綁在羅馬的街道上,並被送到教廷聖部。有一天他對他的祕書說:「我認識一個人,為了天主在他心裏默啓的一句話,忍受了十年的鬥爭、矛盾和各種磨難」。這位祕書明白他說的是他自己………。十年過後,當困難仍持續,聖人重複着同樣的話時,(這次他說成「二十年了」………)而他的秘書再次明白了。

第十一條規則

「享受神慰的人應留意要盡可能貶抑自己,降低自己的身份。」

另一方面,一個處於神枯的人應該記住,通過已給予他的足夠恩典,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抵擋他所有的仇敵。」

「我們也知道: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祂的人,就是那些按祂的旨意蒙召的人,獲得益處。」(羅 8:28 Omnia Cooperantur in Bonum)。

最後三條規則是爲了警告和指導我們有關魔鬼對我們所採用的策略。

第十二條規則

仇敵[………]在未展示力量時是個弱者,如果任由他的意志主導,他就成了暴君。他像是一頭被綁著的狗,我們不應該被他嚇倒。因此,我們必須堅決反對他。如果我們堅決拒絕誘惑,它就會失去力量。然而,如果我們開始與誘惑對話,那麼我們註定會失敗。我們應該挺身去頂住他(“Poner Rostro”)。

第十三條規則

「我們的仇敵的行事方式,也可以比作一個虛僞的情人.」

補救措施:

—經常接受靈修指導;

—真誠地接受靈修指導;

—溫馴地接受靈修指導。

它就像一本書:爲了能夠閱讀它,人必須打開它……

第十四條規則

「我們的仇敵的行爲,也可以比作一個領導人的策略,他意圖奪取和搜刮他想要的陣地。」

「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咆吼的獅子巡遊,尋找可吞食的人。」(伯前5:8)

補救措施:每天省察自己的良心:「醒悟祈禱罷!免陷於誘惑。」(瑪26:41)

參閱:Scaramelli「Il Discernimento degli Spiriti」(辨別神類),以及坎特伯雷的鮑德溫(Baldwin of Canterbury) 關於辨別神類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