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神操的目的:克勝自己;調節並規範我們的生活,使我們決不會受到不虔敬或低劣的理性(即「過度的依戀」)所影響。

「任何人如果與自己的造物主、上主相偕,懷著無比勇氣和慷慨參與神操,將獲益匪淺」 [第 3 頁,凡例#5]。

「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或者,人還能拿什麼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瑪16:26)。

神操是天主和我之間的事情(儘管魔鬼也扮演了一個角色):神師在某種意義上是無關要旨的。

這是一種淨化和釋放的體驗。誰犯罪,誰就為罪所主宰。

有些人也被邀請,但他們沒有成功。我卻做到了:天主已經從永恆中記起了我和我這次的退省。當然,天主有話要告訴我。

聖依納爵說,神操是一項經過精心策劃的「良心省察、默想、口禱和默禱,以及其他靈修活動的方法」(參見凡例#1)。他將它們比作「散步、徒步旅行和跑步」等身體鍛煉。我們進行身體鍛煉是為了加強身體的肌肉等。因此,神操旨在加強我們靈魂的力量,啟迪心靈,激發意志,讓它更有效運作。

神操是「一種為靈魂妥作準備,並使它得以擺脫一切過度的依戀(即我們靈魂的不良性格傾向或不良習慣)的方法,並在去除它們之後,如何在人的本性和品格中,尋求並找到天主的旨意,藉以拯救我們的靈魂。」

這意味著神操將有助我們消除我們的犯罪傾向。一旦成功了,我們將會了解天主對我們的期望,然後決心將有關期望付諸實踐。

事實上,我們的壞習慣不僅使我們墮落,甚至蒙蔽我們,使我們無法辨識自己懷有敗壞的傾向。

藉著天主的恩寵,神操使我們能夠看到我們內在的弱點,這並不是一件小事,因為依我們的天生本性, 我們會看見在自己之內任何正面和值得稱許的地方。為要找到天主的旨意,其先決條件就是要誠實地評鑑我們的犯罪傾向。最令我們無法認清天主旨意的原因,就是我們已被自己的意願全然佔據了。

通過所需的退隱和靜默 [20], 我們可以獲得許多益處,其中三個主要的是:

1)第一個是任何人為了事奉天主而退避許多令人分心的世俗事務(包括朋友),他可以在神聖而至高的天主面前,立下不少功績。

2)第二個是藉著這樣的分隔,我們的心神便不會被許多事情分散了,而是把我們所有的關心和專注,都放在事奉天主和令我們的靈魂得益的事上,「我們可以更自由地運用我們的天賦,更努力地尋找我們所渴求的。」

3)第三個是,當靈魂越是覺察自己孤獨和遠離別人,它就越容易接近並與它的創造者及主結合。靈魂越接近天主,就越樂於並傾向接受來自天主的恩寵和賞賜。這就是靜默的道理。從實際的角度來看,要與輔導者交談。

「技術進步,特別是在交通和通訊領域,使人類生活更加舒適,但也更加緊張,有時甚至令人發狂。城市幾乎總是嘈雜,很少能在其中找到寂靜,因為總是有背景噪音,而在某些地區,這甚至延至晚上。此外,近幾十年來,媒體的發展已經散播和擴展了一個在1960年代已經勾勒出來的現象:虛擬性比現實性佔有更大主導優勢的風險。人們所不知道的是,他們越來越沉浸在虛擬維度中,因為視聽訊息從早到晚陪伴著他們的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幼孩,出於他們對這種空虛感的恐懼,似乎很想用音樂和影像來填補每一個空虛的時刻。這是一種一直存在的趨勢,特別是在年輕人之間和更發達的城市環境中,但今天它已經達到了一個程度,有如可引起對人類學變異的議論。有些人再也無法長時間保持靜默和孤獨………可這樣說:人類藉著退避到靜默和孤獨中,就像將自己「暴露」於赤裸的現實,即我從一開始便提到的那明顯的「空虛」,反而是為了體驗天主臨在的圓滿境界──即那至真實而存在的「現實」,也處於可感知的有形維度以外的「現實」。」(本篤十六世,講道,09-X-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