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i, Sancte Spiritus, | 天主聖神,請降臨, |
Reple tuorum corda fidelium: | 充滿你信眾的心: |
Et tui amoris in eis ignem accende. | 並在我們心中燃起你的愛火。 |
V. Emitte Spiritum tuum, et creabuntur. | V. 使我們蒙受再造之恩。 |
R. Et renovabis faciem terrae. | R. 並使大地更新。 |
Oremus. Deus, qui corda fidelium Sancti Spiritus illustratione docuisti: da nobis in eodem Spiritu recta sapere; et de eius semper consolatione gaudere. Per Christum Dominum nostrum. Amen. | 請大家祈禱。天主,請以聖神之光,教導信眾的心,請以同樣的神,賜給我們理解的智慧,並在你的撫慰中,常喜樂。因我們的主基督。阿們。 |
預備經 |
求我們的主天主,賞我聖寵,使我的一切意向和行為,都為事奉讚美至尊無對的天主。
定像 |
「歷史性的事蹟:這裏設想三種人,每人獲得了一萬金元,但非完全出自愛天主的緣故。現在他們都願意擺脫財帛的負擔和阻礙,以便安心事奉天主,拯救自己的靈魂。」 「定像:設想我自己在吾主天主和眾聖人面前,渴望能認清無窮美善的天主所最喜歡的事。」
求恩 |
「祈求我所願意的。這裏是求天主賞我聖寵,幫助我選擇那更能光榮天主和救己靈魂的事。」
默想 |
1. 三等人默想的概況
聖依納爵把這操練稱作默想,但也與兩旗默想一般,給了三個特別的前導。第一前導,即歷史,更好說是比喻。三等人,也不妨說是三個人。每個人獲得了一萬金元。這一萬金元的獲得,是正當的,無罪的,至少是毫無大罪的;只是他們對這財產的心情,是錯亂的。可他們願意除去這錯亂的心情,為能妥救己靈,,更多多事奉天主。這情形,設想為三個人是完全相同的。
第二前導是定像。聖依納爵叫我們丟開了那三個人,卻只存想我自己站在天主和眾聖人面前。在神操中,這樣的定像是非常隆重的。聖人也叫我們觀看自己,渴望能認清無窮美善的天主所最喜歡的事。天主和諸聖,都看得清楚,我的心情是否真切誠實。
第三前導,即求恩,要「求天主賞我聖寵,幫助我選擇那更能光榮天主和救己靈魂的事」,也就是說,要決心做第三等人,因而好好選擇。
這默想的三端,就是三等人心境的描寫。聖人不加說明,只讓默想者自己反省,採取神益。
第一等人雖然願意除去對財物的偏情,卻絲毫不取用方法。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顯然不能達到所願意的目的。
第二等人願意除去偏情,更取用一些方法;只是不肯取用那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肯放棄這一萬金元。這也是不合理,也不能達到目的。聖人描述這樣的人,說「願意天主遷就他」。
第三等人也願意除去偏情。可是他與前兩種人不同:他準備著為除去偏情的目的,而不怕取用任何方法,那就是如果天主要他放棄這財物,他就實行放棄;如果天主要他保留財物,他也不再為自己,卻專為事奉天主而保留財物。在天主的聖意沒有清楚顯示之前,他完全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
2. 三等人的意義
奉行第二周神操的人,在神國默想中,激發了獲享君王耶穌的熱忱,慷慨奉獻自己,為勞苦工作,為反攻自己,在兩旗默想中,又看破了魔鬼的詭計,明白了耶穌君王的聖道,切願偕同基督貧窮受辱。這樣的善願,很重要,很有益處。可是它究竟是否真切誠實呢?它能否產生真實的效果呢?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在默想中有了一些善情善願,很容易妄想自己有了那所願意有的善工和德行,因而自己欺騙自己,不察覺自己的意志缺乏堅決,缺乏剛強,更不懇切祈求天主賞賜這剛強堅決的意志;結果是默想過去之後,偏情也沒有糾正,善願更無法實踐,只仿佛輕煙般的飛速消逝。
為此,聖依納爵叫我們做這三等人的默想,為使我們深深明白:做第一等第二等人,都是不合理的,是沒用的,我們必須做第三等人;所以我們要仔細問自己:在這實踐耶穌的聖道上,在這切願偕同基督貧窮受辱上,我們是第一等人?第二等人?還是第三等人?
第一等人,願意救自己的靈魂,願意事奉天主,光榮天主,幫助耶穌建立神國,甚或願意偕同基督貧窮受辱,可是他只是憑一時的熱情,只是空談,卻不肯勞苦工作,不肯反攻自己的偏情。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不管用的。大概而論,奉行第二周神操的人,不致是這樣。然而魔鬼也能這樣誘惑人們,尤其是這樣誘惑那些性格輕浮膚淺的人;好讓耶穌的聖道,像那落在路旁的種子,頃刻被飛鳥啄食;像那落在沙礫中的種子,發了芽,卻就被太陽曬死。至於連那第一周神操也做得不好的人,沒有深切痛恨自己的私欲偏情的人,當然是屬於這第一等。
第二等人,有著和第一等人同樣的意願,甚且真真實實地取用若干方法,為實現這意願。可是他只按照自己的私欲私利,不按照天主的聖意,而取用方法;所以這些方法,不能幫助他得到所願意的目的,以致實際上和不取用任何方法,沒有多大的區別。比如,他願意少點享受,做點刻苦,卻不肯放棄全部財產,度實際貧窮的聖化。比如,他願意受點輕慢侮辱,但某種淩辱,從某人來的輕慢,太難堪了,他不肯忍受。總之,那沒有大價值的、天主所不向他要的犧牲,他可以奉獻;天主所向他要的、有真價值的犧牲,他卻不肯奉獻。這當然也是不合理的,不管用的。大概而論,奉行第二周神操的人,很有可能是這樣的。以前他被感官的貪欲,被血肉的世俗的貪愛所拉扯,又被魔鬼所擾亂;因而對於除去那事主救靈的負擔和阻礙,或是不認識有什麼切實有效的方法,或是沒有力量去取用;因而他只是定一些不徹底善志,做一些不重要的努力;結果當然是除不掉那負擔和阻礙。這也不奇怪。現今在神操中,他察覺了自己是第二等人,不該垂頭喪氣,消極敗興;只該感謝天主所賞賜的神光,認識了自己靈魂的可憐情形;更努力懇求天主,賞賜他堅強的神力,為能做第三等人。
第三等人,願意取用任何方法,不怕任何犧牲,為除去那錯亂的心情,為事奉天主,光榮天主。這樣的人,不怕反攻自己的私欲私利,只一心奉行天主的聖意。他在沒有看清天主的聖意之前,完全保持心地的平正;對於財富或貧窮,對於尊榮或侮辱,完全抱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實際上,我們的本性,對於享受財富,當然沒有難處;難處是在忍受貧窮侮辱。為此,第三等人的心境,實際上,是準備著放棄財富尊榮,接受貧窮侮辱。這也就是真真實實地願意效法耶穌,偕同耶穌,度實際貧窮的生活,受輕慢和侮辱;真真實實地在耶穌的旗下,實踐他聖道的第一第二步。
對禱 |
「三個對禱與在兩旗默想中所作的相同。」
「對禱一:先求聖母為我祈求她的聖子和她的主耶穌,收我在他的旗下:第一、遵守嚴格的神貧,倘若至尊天主肯揀選我、收納我,更願實際貧窮。第二、只要不致引人犯罪或招惹至尊天主不悅,甘願受輕慢、淩辱,為能多多效法耶穌基督。念《聖母經》一遍。
對禱二:向聖子耶穌作同樣的祈禱,望他在聖父前為我求得此恩。念《向耶穌聖靈誦》一遍。
對禱三:向天主聖父作同樣的祈禱,望他賞賜我這些恩惠。念《天主經》一遍。」
「注意:幾時我感覺偏愛財帛或厭惡貧窮,心中不能平衡,無法不偏不倚;為克除這個偏情,最好在對禱中抑制著本性,求天主幫助我選擇貧窮;並且要堅決聲明,我這樣願望,這樣熱切祈求,只是為事奉、讚美至美善的天主。」
我們人類的本性,原是這樣的偏愛財富,厭惡貧窮。何況魔鬼見到我們決心跟隨耶穌,一定要來攻擊我們,誘惑我們,施展它的詭計,阻止我們做第三等人。那麼我們要驚慌擾亂嗎?要灰心失望嗎?我們不單不該驚慌擾亂,不該灰心失望;更該向它反攻,就可得勝本性,得勝魔鬼。我們越是厭惡貧窮,越該懇求天主賞賜我度那實際貧窮的生活。
誰肯這樣努力反攻自己,誠心誠意地向天主這樣祈求,那麼,即使他的本性還在感到偏愛和厭惡,他的意志已經是第三等人。天主也一定要嘉納他的好心,賞賜他豐盛的聖寵,為確實整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