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i, Sancte Spiritus, | 天主聖神,請降臨, |
Reple tuorum corda fidelium: | 充滿你信眾的心: |
Et tui amoris in eis ignem accende. | 並在我們心中燃起你的愛火。 |
V. Emitte Spiritum tuum, et creabuntur. | V. 使我們蒙受再造之恩。 |
R. Et renovabis faciem terrae. | R. 並使大地更新。 |
Oremus. Deus, qui corda fidelium Sancti Spiritus illustratione docuisti: da nobis in eodem Spiritu recta sapere; et de eius semper consolatione gaudere. Per Christum Dominum nostrum. Amen. | 請大家祈禱。天主,請以聖神之光,教導信眾的心,請以同樣的神,賜給我們理解的智慧,並在你的撫慰中,常喜樂。因我們的主基督。阿們。 |
預備經 |
求我們的主天主,賞我聖寵,使我的一切意向和行為,都為事奉讚美至尊無對的天主。
定像 |
設想我是比喻中要歸向父親的浪子,或耶穌腳下痛哭的瑪麗亞瑪達肋納。
求恩 |
祈求天主能夠感受到天父親切的慈悲。
默想 |
我們要把「天主慈愛」的默想分三端:第一端,天主等待罪人;第二端,天主召喚罪人;第三端,天主和悅的接待罪人。
第一端:天主等待罪人
慈善是有自然散佈性的,即是有和別人分享自己所有的善的傾向。天主的性體本來是無限美善的。聖良教宗說:「天主的本性是慈善」。所以他極願意把自己的福樂分給我們。天主的傾向並不是懲罰,而是對所有的人表示仁慈。當天主在現世降罰人的時候,他的目的是使他在永世能仁慈對待我們:「天主啊……你曾發怒,不過你也可憐我們。」[1]
他之所以發義怒的原因,即是為使我們醒悟而懺悔我們的罪。「你使你的百姓,遭受了艱難;你使我們飲了麻醉的酒。」[2]他對我們所施的任何降罰,都是因為他愛我們,並願意我們免受永遠的罰:「你為敬畏你的人豎立旗幟,使他們逃避仇敵的弓箭,為使你所愛的人得救。」[3]
誰能充分地讚美天主對於罪人所表示的仁慈呢?他等待罪人,召喚他,在他回頭的時候容納他。首先當天主等著我們回頭的時候,他必須容忍到什麼時間呢?當我們得罪天主的時候,本來他能置我們於死地;可是天主容忍了我們,他不但不罰我們,且良善地對待我們,天主保留我們的生命,且賜給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他佯作不注視我們的罪,為了給我們醒悟的機會:「你佯作不注意人的罪,為使他們改過遷善。」[4]
天主本來不忍看見罪惡,可是他看見許多人犯罪而緘默:「上主!你的眼睛是純潔的,不忍看邪惡……你為什麼垂頭背信的人,當罪人吞噬比他更義的人時,你為什麼緘默?」[5]他眼看那米色的、復仇的、愛褻瀆他的人,他們逐日增加他們的罪咎,但天主並不降罰他們,為什麼他有這麼大的忍耐呢?「然而上主仍舊等著能向你們施惠。」[6]天主等待罪人,為的是使他改過遷善,這樣他就可以施給他們寬赦和得救的恩典。
聖多瑪斯說:一切受造物,水,火,大地,氣體,由於他們自然的本性,都請願懲罰罪人,而如此向罪人報復淩辱天主的仇:「一切屬於你的受造物,都激怒而反抗罪人。」但是天主由於仁慈而制止它們。
天主等待我們惡人醒悟回頭,但是他不知道我們這些不知恩的人,會妄用他的仁慈而多得罪他嗎?為什麼天主容忍我們這麼久呢?因為上主「我決不喜歡惡人喪亡,但卻喜歡惡人歸正,離開邪道,好能生存。」[7]
聖奧斯定見天主這樣過分容忍罪人,就向天主說:「如果你不是天主,我要向你說你不公義。」[8]
第二端:天主召喚罪人
讓我們來想想,天主在召喚罪人回頭時所表現的仁慈。當亞當違背了天主的誡命,他就藏起來,以期逃避上主的耳目。但是,天主丟失了亞當以後,去尋找他,且以哀哭的聲音叫喚他說:「亞當,你在哪里?」[9]天主所說的這些話,有如父親尋找迷失了的兒子一般。
天主許多次對我們表示了同樣的行為。當我們逃避天主的時候,他有時以他的啟發,有時以我們的良心的斥責,有時以我們所聽的道理,有時以困苦以及朋友親屬的死亡來召喚我們:「我因不住的哀號,疲乏無力,我的喉嚨嘶啞。」[10]耶穌在聖詠上說的這些話,似乎是預想到我們而說的,意思就是:我的兒子,我喊你回頭而累得我啞了喉嚨。聖女大德蘭說:「罪人啊!請你注意,現時召叫你回頭的即是將來要審判你的上主。」
因為我們許多次對天主的召叫充耳不聞,我們本來應該不再受他的召叫了。但是我們的天主卻繼續不斷地召叫我們,因為他願意與我們和好而使我們得救。究竟是誰召叫我們呢?是無限尊嚴的天主。我們究竟是誰呢?我們不過是卑賤的臭蛆蟲!他為什麼召叫我們呢?除了為使我們恢復所喪失的寵愛的生活,他沒有其他目的:「你們回轉心意吧!你們定可生存。」[11]
如果我們為獲得天主的寵愛,必須在曠野裏度過一生的時期,那都不算多的,實際上如果我們願意,借一個在一分鐘所能激發的痛悔,都可以取得天主的寵愛,天主願意把它還給我們,但我們固執地拒絕他。在這種情形下,天主不但沒有放棄我們而且去尋找我們,似乎哀哭著說,我的兒子,為什麼你願意喪亡呢?
當人犯大罪的時候,就是把天主從自己的靈魂裏斥逐出去:「惡人曾向天主說:你離開我們吧。」[12]但是天主做什麼呢?他卻在那不知恩的人心門外等待著:「你看,我立在門口敲門。」[13]在那兒有如請求靈魂讓他進去一般,並且他似乎因求進去而感到疲倦。
聖德宜說:「是的,天主有如被輕視的愛者一般,尾隨著罪人,懇求他們別喪失他們的靈魂。」聖保祿給教友寫的信裏也含有這樣的意思:「我們如今代基督請求你們:與天主和好罷!」[14]在解釋這段經文的時候,金口若望提出一個很美麗的釋義,他說:「基督親自懇求你們,但是他懇求你們什麼事呢?他所懇求你們的事即是求你們與天主和好,因為並不是天主懷恨你們,而是你們懷恨天主。」
第三端:天主和悅的接待罪人
「如果你們歸向他,他決不會轉過臉去看你們的。」[15]凡是回頭改過的人來到天主腳下,天主不會以背向他:「你歸向我,我就收容你」[16];「你們歸向我……我必轉向你們。」[17]當一個罪人回頭的時候,天主以這樣的親切和愛收容他!耶穌以亡羊的比喻,也表示過這種親切的愛,所以當牧人找到了他走失的那支羊的時候:「他歡天喜地的把他扛在肩上,回到家裏;他召集了朋友鄰居來,對他們說:‘你們和我一起喜歡吧,因為我迷失的那支羊找回來了’。」[18]
贖世主又說:「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堂上為他也是這樣歡喜。」[19]救世主把自己對罪人們所有的那種親切的愛和善,在浪子的比喻中表示得更完美。他說自己是那位父親,他看見失去的兒子又回來了:「他離得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20]
上主更進一步說,如果罪人們懺悔,他就會忘掉他們的罪,有如他們總沒有得罪他一樣:「若惡人離開一切罪惡,回心轉意……他定要生存……他們行的一切惡事,不再被提及。」[21]
對禱 |
「向吾主耶穌基督對禱時,想想那些在地獄中的靈魂,有的是因為沒有信仰他降生救人的慈愛,有的雖然相信了,卻沒有遵守他的誡命。再把那些靈魂分為三部份:
第一部份是在基督降生以前的;
第二部份是在他生活在世時的;
第三部份是在他逝世以後的。於是感謝他沒有讓我在任何一部份中結束我的生命,而且至今常用良善、慈悲對待我。為結束這次默想,念《天主經》一遍。」
[1] 詠59,3。
[2] 詠59,5。
[3] 詠59,6-7。
[4] 智11,24。
[5] 哈1,13。
[6] 依30,18。
[7] 則33,11。
[8] “Deus meus, pace tua dicam: nisi quia Deus es, injustus esses”(De Vis. inf. l. 1. c. 5.)。
[9] 創3,9。
[10] 詠68,4。
[11] 則18,32。
[12] 約21,4。
[13] 默3,20。
[14] 格後5,20。
[15] 編下30,9。
[16] 耶3,1。
[17] 匝1,3。
[18] 路15,5。
[19] 路15,7。
[20] 路15,20。
[21] 則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