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前導︰設想我獨自跪在天主及天朝諸神聖前,盼望認明天主聖意也真心願意隨從。
第二前導︰墾祈聖母轉求天主,賞賜我聖寵,使我這一次靜修中要拿定的主意,為天主有更大的光榮,為我的靈魂,有更大益處。
神操書中,聖依納爵設立的『三等人默想』,是以捨棄財物作例子。我們也可按照同樣的方式,默想那盼望病好的三等人,因為病重垂危,性命難保的危險,恐怕更能感動人心。
第一等病人,明知道自己得的病,有死的危險。他因為怕死,所以高聲說,自己盼望病好,但是光說空話,什麼方法也不肯用;只盼望身上的病,自然而然的消散了。你若給他說,某處有出名的醫生,他連醫生的面也不願意見。你若小說,某書上記載著有靈驗的藥方;他一聽就發煩。但是他的病勢,一天比一天沈重,生死就在眼前,他還是不住的向旁人說,他願意病好。
奉教人中,許多人是如同這第一等病人。他們有信德,知道自己有讚美恭敬奉事天主的嚴分,知道救靈魂如何要緊,知道大罪如何兇惡可怕,並生活於大罪之中,常能忽然猝死,是如何危險。所以他們願意回頭,願意改毛病,修德行,妥當救自己的靈魂;但是他們只願意就完了,除此之外,什麼方法也不肯用。這樣的人,真可稱為糊塗人。我們願意得一樣終向,就當取用得終向的方法;不用方法,如何能得終向呢?
但是我不是如同這第一等病人一樣麼?我的靈魂有許多重病,忽略神功,放縱五官,戀愛受造的人地事物;從這些偏情,生出了許多罪過來。我為調治這些神病,到如今用過什麼方法呢?恐怕一個方法也沒有用過!有時候,天主的聖寵感動我的心,我明見我靈魂的危險,我也惱恨傷嘆,定志要改毛病;但聖寵的感動一完,我冷淡懈怠,又仍然照舊了。所以到如今,德行一點也沒有修,毛病一點也沒有改。嗐!我到何時纔發奮勉力呢?我到何時纔真心願意呢?吾天主,求你賞賜我聖寵,使我堅心定志,改我的毛病吧!
這第二等病人,看著比第一等病人,更懂事理。醫生,他願意見;藥,他也願意喫。但是有幾樣苦口的藥,他總不肯喫。另外刀割火炙的方法,不能成功。這些對症的藥方,他全不肯用;他還是高聲向旁人說,他願意病好!
這第二等病人,也不算明智。為得一樣終向,不該看自己願意用什麼方法,該看為得自己的終向,要緊用什麼方法。方法合式,纔能得終向。
恐怕我的行為,和這第二等病人,全然一樣。比方,在我心中為首的毛病,是驕傲,我願意改這個毛病,但是不願意忍受輕慢凌辱,豈知非忍受輕慢凌辱,不能克除驕傲。者,我喜歡肉身的安逸自在,每次辦神工,我定志改這個毛病;但是不肯下克苦的工夫,在飲食住處等事上,總不敢叫肉身包屈!或者我念經默想常分心,我願意改這個毛病,卻不肯謹守五官三司。凡和毛病相對的方法,我一概不肯用;雖然嘴裡說願意改毛病,其實不願意!
如今在靜修中,誰若存著這樣的心情,是極有危險的。(1)因為這是故意違背寵。這樣的人,既然願意用方法改毛病,修德行,顯見他蒙了天主的光照,受了聖寵的感動。他竟硬著良心,不毅然決然的隨從,不是辜負天主的聖寵麼?(2)是失落這一次靜修所能得的益處。因為靜修的宗旨,另外是為整頓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人,既然不肯用有效的方法,如何能整頓他的生活呢!(3)有失落靈魂的危險。因為這樣的人,不真心願意,按照天主的聖意改毛病修德行,他待天主小氣,將來天主待他也不大方,不賞給他格外的聖寵。他既然這樣柔懦,若沒有天主格外的寵佑,難保不失落靈魂。所以誰若覺著自己,如同這第二等病人一樣,不可不猛然驚醒,翻然改變。
這第三等病人,真心願意保存性命。為治好自己的病,全隨醫生的吩咐,藥味無論多麼苦口,刀割針扎無論多麼疼痛,他都甘心忍受。醫生候了脈,開了方,他一一按著作了,不久病就全好了。
我為改我心中的毛病,保存靈魂的性命,該效法這第三等病人,不辭勞苦,不怕拘束︰又該全隨神師的指引,不仗恃自己的聰明;雖然克苦肉身,忍受凌辱,我的本性甚覺為難,但是不能含忽退縮,因為若改不了我心中的毛病,不能妥當救我的靈魂,這樣有關係的方事,我不該犧牲一切,出全力奮勉麼?
若再想想吾主耶穌的表樣,我更不該怕艱難凌辱了。耶穌是我的主宰,我的師傅,他為我受盡了各樣苦難凌辱。我為奴僕,為徒弟的,怎敢推辭呢?耶穌為愛我的緣故,把自己交付在惡人手中了;我為報答耶穌,不該承當些煩難困苦麼?吁!吾天主,我的心預備妥當了。(聖咏,五六,8)吾主,你願意我作什麼呢?(宗徒大事錄,九,6)。
最後,再用兩旗的三個對禱。一、向童貞聖母懇切祈求︰(1)脫去我貪戀財物的偏情,甚至若天主願意的話,我全棄捨所有的家業財物,終身過窮苦日子,也不推辭。(2)賞賜我喜歡受輕慢凌辱,盼望受輕慢凌辱;因為從貧窮卑賤中,容易生出謙遜來。結尾,念『聖母經』。二、向吾主耶穌,求同樣的聖寵。結尾,念『向耶穌聖靈誦』。三、向天主聖父,求同樣的聖寵。結尾,念『天主經』。
注意︰聖依納爵囑咐人,若覺著厭惡貧窮凌辱,覺得自己在貧窮和財富,卑賤和尊榮,四者之間,沒有平正不偏的心情;那麼,為得勝心中的偏向,最好的方法是在三個對禱中,簡直的求貧賤凌辱,不要尊榮。但在這樣祈求的時候,也該求天主加增神力,為能甘心承貧窮凌辱。這樣的祈求,最中樂天主聖意。若常這樣祈求,一定沒有修不來的德行,沒有去不了的偏情,這真是得勝自己的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