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前導︰想見聖童耶穌,在聖殿中,與祭祈禱的時候,如何端正熱心;和學士們討論道理的時候,如何謙恭謹慎。
第二前導︰墾祈聖母為我轉求天主,賞賜我效法耶穌,愛慕祈禱,專務聖學,為能保存我的熱心,並善盡傳教的本份。
聖路加記載︰(二,42以下)耶穌的父母,每年巴斯掛大膽禮日,往耶路撒冷去。耶穌十二歲時,他們照瞻禮的常規,又往耶路撒冷去了。瞻禮既過,他們回去的時候,聖童耶穌獨自站下了,他們並不知道。
在這件事上,耶穌的榜樣,另外是教訓我們,遵守教規,善盡恭敬天主的本分。(1)從納匝肋到耶路撒冷,不下三百里路,大半又都是山路,崎嶇不平。聖童耶穌那時才十二歲,徒步而行,能不勞苦嚜?但是他全新願意光榮天主,雖勞不辭,定期一至,就隨著聖母聖若瑟,一齊去趕瞻禮。(2)不但八日瞻禮之期,凡祭獻牛羊,舉行大禮的時候,耶穌常在聖殿中,專心對越天主;瞻禮過完了之後,耶穌還獨留聖殿,三日之久。按他的本心若是能穀,必定願意常住在聖殿中。(3)那三天的工夫,除了與學士們討論道理以外,耶穌寄居何處?所作何事?並如何餬口養生?聖經上沒有記載。大約耶穌黑夜白日,不出聖殿,在天主台前,專心默禱,拿承行天主聖父的旨意,作為自己的飲食。
我們該效法耶穌的榜樣,為念經祈禱,為遵守教規,常有心火,總不忽略;為進堂拜聖體,總不嫌麻煩,怕勞苦。為行默想、省察、看聖書、等神業功課,全按著規律指定的時刻,一分一秒,也不耽誤。我們若不這樣看重愛慕神業功課,若不這樣用心專務,第一、不能善盡傳教救人的本分,因為講道勸人,使人動心回頭,是天主聖寵的效驗。我們本性的口才學問,發生的效驗,甚是有限。專務祈禱的人,能得天主的光照,給人出明智的主意。心中常同天主結合的人,說出話來,有一種特別的神力,能變化人心。因為不是自己說話,是天主藉著他的口舌說話。至於那些不專務祈禱,心中和天主結合的人,雖然能說會道,可是別人聽了,不過如同些耳旁風,入耳不內心。第二、不看重愛慕祈禱,不用心專務神工,不能保存我們自己的熱心。因為熱心也如同別的事一樣,用什麼方法得來的,還該用同樣的方法保存。如今在靜養中,我們大概都有幾分熱心。我們的熱心,是從那裡來的呢?不是從多聽到哩,潛心默想熱切祈求天主得來的麼?我們的熱心,既是從專務神業結合天主得來的,所以日後還該用一樣的方法來保存。
為抱存熱心,除了念經默想以外,勸看聖書,也是要緊的。所以如今在靜修中,該定給實主義,日後除了行神業,盡本分以外,要天天看聖書。聖書中最有益處的,一定是四史聖經,聖保祿書信。除此之外,凡闡發教義,講論神修的書,和聖人行實,聖教歷史等書,也是有益處的。常這樣研究聖學,既能保存自己的熱心,又能增長知識,遇到機會,能指引領導別人。修士們若除了神業功課的定時以外,不是空閒呆坐,就和仁說無用的閒話,或唸些能搖動信德的雜誌,或有傷風化的小說,勢必不但不能保存熱心,甚或能失落靈魂。如今在靜修中,為這一點,不可不思患預防,給自己定出妥當的生活規則來,日後恆心遵守。
在這一端上,我們該留薪三件事︰1) 八日瞻禮期內,聖經上沒有說,耶穌同學士們討論道理。因為那時他們應該教訓眾人,抽不出工夫來,耶穌不去混亂他們的公事,是給人立明智的榜樣。2) 聖經上也沒有說,耶穌在學士跟前,如同一位明師,給他們發明古經的奧義。教訓他們。耶穌只是謙恭謹慎,如同虛心受教的門徒。提出若干問題,請他們講解;若被他們詢問,就按著自己的年歲所能有的知識,老老實實的回答,氣象雖極謙和,應對卻極其恰當,以致學士們都驚訝他的明智。3) 耶穌和學士們談論的,是什麼事理,聖經上沒有說明。大約是屬於救世主降來的問題。聽了他們的講論之後,耶穌又引先知的預言,詢問他們,自己承認,救世主來臨的時期已到了。耶穌這樣做,是為預備他們的心,叫他們到後來,容易承認自己是降生的天主,得沾救贖的大恩,耶穌救人靈魂的神火,也是我們該效法的。
但是在這件事上,我們該另外勉力效法的,是耶穌的謙恭謹慎,不恥下問的榜樣。我們的明智不足,知識有限,做事以前,先就正明人,聽人指教,為我們有許多好處,也可以說是十分要緊的。第一、我們就正別人,若別人和我們意見相同,以後我們做事更能放心,不必畏怕自己誤入迷途。若別人和我們意見不同,說明了他們的理由,我們就能猛然醒悟,認明我們的錯誤。第二、天主照顧世人的常法,是用人指教人。請看聖保祿回頭後,問耶穌該做什麼,耶穌不親自教訓他,卻命他去聽亞納尼亞指教。這樣想來,我們做事以前,若不就正名人,如何使得呢?
為本性的事尚且如此;為超性的事,就正明人,更是要緊的。因為超性的事,關係更大,若有了錯誤,受害也更重。甚且我們的本性,因為被原罪敗壞了,不但昏愚,且又邪僻,對於超性的事理,最難領會。又加上魔鬼的詭計,屢出不窮,常混亂我們的理智,使我們在超性的事理上,便易受欺騙。所以我們在超性的神業上,有了疑惑,該效法聖童耶穌的榜樣,就正明人,就是向天主給我們派的神師或長上說明。請他們指示。這樣才能免受私情和魔鬼的欺騙,妥當救自己的靈魂。我們的神師或長上,既然是天主給我們安排的,自然有天主的幫忙,雖然他們不能看透我們心內的密事,但是他們的指引,也是妥當的,我們按著去做,也不能有錯誤。
聖路加繼續記載︰耶穌獨留在聖殿中,他的父母並不知道,只想他在同行的人群中。走了一天的路程以後,他們就在親戚和熟識的人中間找他,卻沒有找著,就回到耶路撒冷找他。三天以後,遇見他在聖殿裡坐在學士之中。他的母親向他說︰『兒子,你為何這樣待了我們?你看你的父親連我,尋覓你是如何憂苦!』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何尋覓我?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做我聖父的事情麼?』
從聖路加記載的這段事蹟看來,可以知道︰司鐸和修士們多交接朋友,好同親戚來往,就阻擋他和天主的結合,也容易失落天主,甚至失落了天主,自己還不知不覺。我們為找著天主,該往聖堂中去,專心祈禱。但是我們不能希望一進聖堂,一開始祈禱,就能立時找著天主,享受神樂神慰,該當恆心等待,忍受神枯神愁。
為找到天主,遠離親戚朋友,甚至和他們斷絕來往︰恐怕他們要因此不喜歡,責怪我們忘恩負義,做事不近人情;但我們不用慮,因為中樂天主,比討人喜歡更為要緊。我們既是獻於天主之人,不該再受世俗的纏繞。有些領了神品的司鐸,入了俢會的修士,為自己的親戚朋友,料理官司,圖謀權位,比盡自己的正本份,更費心勞力,至於叫是俗人也輕看他們。吾主耶穌雖極孝愛聖母聖若瑟,但是為辦天主聖父託付的事情,不告而去,不怕叫聖母聖若瑟三日三夜的工夫,痛哭憂悶,正是給後世的司鐸修士,立毅然割斷骨肉私情的榜樣。
另外耶答應聖母的話,若貼在司鐸修士們身上,句句有切實的教訓。我們該一句一句的仔細默想。第一句說︰『我應當』就是不能隨便的意思。當初棄家修道與否,是憑我隨便揀選,如今我既然登了神品,入了俢會,為盡我本分位的職份,就成了我不能推卸的責任了。第二句說︰『做我聖父的事情』,所說的做有盡心竭力的意思。必須把我們的聰明才能,全用在我們本聖召的本分上,才能得天主的歡欣。第三句說︰『我聖父的事情』。在天大父託付給我們的事情,不是別的事救我們自己和別人的靈魂,成全我們自己和別人的德行,為能多多光榮天主。這樣榮耀有益的事情,我們不該盡心辦理麼?若是我們效法耶穌的榜樣,這樣斷絕骨肉的私情。親戚朋友們,懂不透我們的意向,如同聖路加說得︰『耶穌向他們說的這些話,他們一點也不明白』(二,50)。責斥我們心硬無情,我們也不可改變主意。只該求天主光照開起他們,就是了。
最後,我們該熱切懇求聖童耶穌把他這一次赴京都瞻禮所立的榜樣,所留下的教訓,深深印在我們心中,也幫助我們日後能按著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