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前導︰想見天主造了亞當的身體,又賦給他一個靈魂,使他成了活人。亞當立時朝拜天主,認天主為自己的主宰。
第二前導︰懇求聖母,為我轉求天主,賞賜我在這一次默想中,明白透徹這端基礎道理的教訓。日後常以天主造生我的終向作為我思想語言行為的規模。
先該想︰百年前,世界上沒有我。那時候的士農工商,各務其業。貧富貴賤的人,佈滿世界。誰也不講論我,誰也想不到,將來要有我這張三某人。再想︰如今有了我。我有靈魂,有身體,能思想推論,能言語動作。我這個靈明自由之人,是從哪裡來的呢?是誰叫我自無而有了呢?這原是一個極重要的問題,不可不盡心考究,為能找出真正確實的解決來。我們常責怪教外人,不管自己生從何而來,死向何往,糊裡糊塗的醉生夢死。我一個奉教人,若對於這樣有關係的問題,也如同教外人一樣,不知考究,如何使得呢?
然而我是從哪裡來的呢?第一、一定不是從我自己來的。因為以前沒有我,我如何能使我自無而有呢?第二、有不能說是從父母來的。因為靈魂是神體,非父母所生;身體雖然是父母生的,但是身體上的五官百骸,骨節經絡,是如何安排的,父母全然不知。古經瑪加伯記載︰那為主致命的七子之母,向兒子們說︰『你們靈魂性命,不是我給你們的。你們的肢體,也不是我安排的』(卷二,七,22)。第三、也不能說是偶然而有,自然形成的。一座房屋,有些次序,人不敢說是偶然而有的。一架鐘錶略能旋轉,人不敢說是自然而成的。何況一個能知覺運動,能分別善惡的人呢?
聖依納爵在神操書上,解決了這個問題說︰人是天主造的。聖詠的作者向天主說︰『是你的手化成了我;是你用泥土,捏造了我的肢體』。我國古書上也說︰『天生蒸民;天降下民』(一一八,73)。所以不論按本性或超性的理論,我都該承認,我是從天主來的。
我既是從天主來的,天主就是我的主宰,我就該屬於天主管轄。如同器具是匠人製造的,由匠人作主;兒女是父母生養的,屬於父母權下;僕役是主人僱來的,該聽主人調令。甚至天主在我身上所有的主權。遠遠超過匠人在器具上、父母在兒女身上、主人在僕役身上、所有的主權。因為我們的靈魂身體,不但全是天主從無中造長的,而且還需要天主常常保存。所以天主在我們身上,有至高的主權。我們絕對屬於天主之物;不論我們願意不願意,總不能不屬於天主權下,不能不承認天主是我們的大主宰。
如今我們返心自問︰我自生至今,懂清了這端道理嗎?常按著這端道理作了嗎?我在思言行為上,實實在在的,認天主為我的大主宰了嗎?聖詠的作者向天主說︰『如同奴僕的眼睛,常望著自己的主人;奴婢的眼睛,常望著自己的主母;我也這樣常望著自己的主子天主』。(一二二,2)這樣才是承認天主是自己的大主宰。我怎麼樣呢?我開發羞愧後悔之情,求天主寬赦;定志以後,效法聖賢們的表樣。
我們默想了前端的道理,認清了我們的來由,如今該在進一層,考察我們再現世有什麼當盡的本分。為懂得這一層,不必推論別的,但該考求天主造人的終向。因為天主在我們身上,有至高無上的主權,有絕對不能侵犯的主權。所以天主造我們的終向。就是我們在現世當盡的義務。
先該想︰天主造人,不能沒有終向。因為凡明白人作事,都有一定的終向。譬如匠人作器具,未曾動工以前,就先定下,是為作什麼使用。若不想是為什麼用處,就貿然動工,別人必要說他糊塗。天主是至明智的,作事更不能沒有終向了。如今天主造人,有什麼終向呢?聖依納爵在神操書起頭開口就說︰天主造人。的終向,是為叫人讚美尊敬事奉自己的主子天主。這是天主造人的終向,這也是我們在現世當盡的義務。
如今再想︰天主造人,不能有別的終向,只能是為叫人尊敬事奉他。一來,因為天主是至高無上的主宰,沒有比其他更大的神靈,不拘作什麼事,只能是為光榮他自己。若天主許人拋下他自己,去光榮別的神人,這將是不合正理。二來,因為人既是天主造生的,按理說,不得不光榮天主。就如器具當受匠人使用,兒女當孝順父母,僕役當服事主人,同是一理。若是天主用自己的全能,從無中造成了人,當光榮天主與否,天主卻全聽其自便,不聞不問,這也是不合正理。凡不合正理的是,天主不但不能作,也不能容許。
如此想來,可以知道︰(1)讚美尊敬事奉天主,是我們在現世,絕對不能脫卸的本分。天主能不造人,但既造了人,就不得不給人定個本分。人既是天主從無中造生的,也不得不盡天主給自己定的這個本分。(2)這個本分,是在一切別的本分以上。雖然我應該服從父母官長,若是他們阻擋我讚美尊敬事奉天主的命令,都是不合理的命令,我不能聽從。(3)盡這個本分,世人的光榮。無論是人是物,得了他的終向,就算好,不得他的終向,就算不好。譬如一個器具,雖然光華美麗,若不受使喚,就算廢物。人也是一樣,雖然有大學問,有好口才,若不得天主造生他的終向,在天主眼中也毫無價值。惟獨誠心實意,讚美尊敬事奉天主的,才是成全之人。
從此可知,人生在世,不是為得功名爵位,光榮自己;不是為放縱肉情,快樂自己,不是為聚歛財帛,傳給子孫。人若拿著這些虛浮的事物,當自己的終向,是大大錯誤了。我到如今,懂清了這端道理嗎?唉!有許多次,我在思言行為上,不拿天主當我的終向,反倒拿些卑賤不堪的事物,當我的終向。吁!吾天主,你給我定的本分,如此合理,為我又如此有光榮。以後我定要全心全力,讚美尊敬事奉你,為滿我在現世當盡的義務。
讚美尊敬事奉天主,是人在現世當盡的本分。但是人在現世,不過幾十年的工夫,將來死後怎麼樣呢?聖依納爵說︰人在現世按著天主給人定的終向,將來能就靈魂。所說的就靈魂,就是死後得升天堂。升天堂不是別的,就是見天主,愛天主,享天主自己所享的福,那才是人永遠的歸宿。現世不過是受試探的時期。天主把他自己本體的福樂,通傳給受造之人,那才是天主造人最後的宗向;現世叫人盡當盡的義務,這不過是臨時的終向。
在這一端上,我們該驚訝頌揚天主的寬仁厚道。按前邊默想的,讚美尊敬事奉天主,是我們絕對不能脫卸的本分。按天主的主權說,按我們的來由說,我們不得不全心全力,讚美尊敬事奉天主。假使天主造生我們以後,只命我們永遠盡這個本分,卻絲毫不賞報我們,我們不能推辭。請看世間的國家政府給民眾立定法律,但說不守著受罰,不說首了的受賞。天主不是這樣。天主命我們盡當盡的本分,還許下要賞報我們。什麼賞報呢?這真是我們料想不到的。就是賞賜我們永遠瞻仰愛慕他本性的無窮美善,享他自己所享的真福。天主在古經上向人說的︰『我就是你的賞報,大的過於』(創世紀,十五,1)就是這個意思。
享見並愛慕天主的無窮美善,是天主給我們定的最後的終向。所以天主在我們的本性中,印上了一種向慕之情。使人自然的歸向天主,自然的願意親近天主。人在現世,被肉身拉扯,以致這個向慕天主之情隱而不顯,但是一死之後,這個向慕天主之情,必要完全發現;得見了天主,如同魚歸了水,鳥出了籠,有莫可名言的真福;若不得見天主,就是不得人的本性,有莫可名言的劇苦,這也就是魔鬼惡人所受的失苦,遠遠超過地獄中的各樣刑罰。
雖說人在現世,被肉身拉扯,以致這向慕天主之情隱而不顯;但是也有幾樣憑據,可以看得出來。譬如普世的人無論智愚文蠻。沒有不求有福的。然而普世的人,卻沒有一個真正有福的。請看那些求功名財帛的人,都是貴了還想貴,富了還想富,總沒有一個心滿意足的。既然心不滿足,所以他們享的福,不是真福。這個求福的心情,既然人人都有,所以是從本性來的,是天主賦給人的。若天主賦給了人這個心願。卻沒有一種真福,滿足人的心願,那將是天主白白難為人,將是不合理。世福既不能滿足人心,人的真福究竟在哪裡呢?聖奧斯定答應說︰天主造了人的心,是為歸向天主的,人的心若不安息於天主,總不能得平安。所以只有天主是人的真福;人必須得了天主,才能心滿意足。
這端道理,我們按理性推論,也能略略明白。因為人求福的心願,是無限無量的;非有無限無量的真福,不能滿足人心。世福不但虛假,且又不能長久,顯然是有限有量的,怎能滿足人心呢?惟讀天主的本性,自有萬萬美善,可愛無比,又是無始無終。人死後生了天堂,得了天主,永遠不能再失。惟獨這樣的真福,才能滿足人心。所以只有天主是人的真福。
如今回心想想︰我常以天主當我的真福了嗎?常在天主身上尋求真福了嗎?吁!吾天主,我許多次忘了你是萬福之源。往往在受造的人物上找安慰,求真福。所以我心中常空虛乾枯,憂悶恐懼。如今我承認我的錯誤,後悔我的昏愚。自今以後,我全心仰合你的聖意,監心依賴你的照顧,或生或死,把我全託付在你的手中,此外一無所貪,一無所求,阿們。